第35章 疟论篇第三十五[第2页/共2页]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
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当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宣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
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
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
黄帝问曰:夫疟皆生于风,其蓄作偶然者何也?
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过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舍间于皮肤以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
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
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何如?
岐伯曰:民风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
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
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下者也,故真假分歧,邪中异所,则不恰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地点,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
帝曰:夫经言不足者泻之,不敷者补之。今热为不足,寒为不敷。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此皆不足不敷之类。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