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黄帝内经 > 第133章 本脏篇第四十七

第133章 本脏篇第四十七[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方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帝曰:善。然非余之所问也。愿闻人之有不成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樊篱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力者,以是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以是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枢纽者也。卫气者,以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志意者,以是御精力,收灵魂,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风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枢纽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力专直,灵魂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暖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以是藏精力血气灵魂者也;六腑者,以是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以是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天真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樊篱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以是参六合,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低坚脆端方偏倾者,六腑亦有大小是非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分歧,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骨交者,肝高;合胁兔骨交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方;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岐伯答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方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筹划不一,无守司也。

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 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

岐伯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黄帝曰:应之何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