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慧心,僧贤棋局论人世[第1页/共3页]
顾裕之不想再过量与其胶葛这个题目,转过话题说道:“毕先生,且非论其他,眼下机会并不成熟,三十六州灾情平复,那樊奎虽掌控了江州,但也并不敢背叛朝廷,只是勾搭吕相,又兼任了州刺史和州牧,一人身兼三职,完整做了江州王。但我朝地区广漠,江州不过弹丸之地,其他诸州现下实在还是安稳,虽因西北战事吃惊,有些动乱,但并未摆荡根底。不过经此荒大水患,朝运由盛转衰,加上圣上一心求仙,迷入膏肓,不睬朝政,天下大变不远矣,你我还是禀明山长,静明修德,从长计议吧。”
“大师,若如你这般说,那前不久的荒洪大害,岂不是你所说劫数将临的前兆?”
“大师也乃方外之人,可与这位三重观的仙师有过来往?”
而那位三重观的李仙师,多有传闻便是李封三子,特别自顾裕之来了以后,更获得确实证明,不疑有变,这一干造变相印,委实可怖!
“居士真乃贤达智者,贫僧不敢打诳语,不过征象夙起,荒洪天灾,实在亦是天灾,至于此中原因,恕贫僧不敢乱语轻泄,但以居士大才,想必今后自有机遇晓得。时下居士掌东林书院,乃云州圣贤儒首,大梁浩气长存之地,正宜酝酿躲藏,亦可与惠山三重观多多走动,今后大有效处,老衲说不定今后还要靠居士避助一劫。”
当今的山长更是世所公认的大鸿儒,唤做碧云先生,曾为太子太傅,论起来是天子之师,后告老回籍,便做了东林书院的山长,弟子故吏遍及大梁九十九州,被东林党推举为魁首,可谓当世儒家世一人。
顾裕之和毕文达天然屈身应是,见两位大德高贤偶然再与他们多说,便自辞职拜别。
实在也有事理,儒门一向掌治世之尊,道家隐辟世外,寻求长生仙道,很少与人前显圣,人间虽有很多道观古刹,但多数为求神拜佛,祈愿祭奠之用,不免落在儒门眼里,成了礼乐之所,难登正道。
碧云先生不过古稀之年,虽已近人终没之岁,但比起微德大师一百五十多寿岁,他便完整如稚童普通。
特别前几年湘洹二流改道,沿河两岸很多郡县城镇遭天灾毁灭,存疑太多,固然朝廷死力袒护,但骗骗百姓尚可,他们这些儒者,怎会等闲信赖。
只是跟着时候推移,无人问管罢了,现在一想,便令他这位当世第一鸿儒都毛骨悚然。
再加上他常日里读历代史集,均是孤本,此中记录很多别史秘史,多有左证,并非空穴来风,千万年人道皇朝中,很多仙佛杂谈,神魔志异,剑仙隐现,光怪陆离之事数不堪数,开初他并不为意,直到回到云州,与微德大师订交近十多年来,才频频见其高深佛法,果有无量神通,虽不显世与世人,但其来去如云,神鬼莫测之能,他已信了个七七八八。
就连顾裕之前来投奔书院,他都不全然看着顾国章的面子,而是因微德大师死力好言推劝,言此子今后大有瞻望,万不成让其拜别,后听顾裕之谈起他那位世兄,恰是近年来申明渐显的那位三重李仙师,心下猎奇,也盼有一会,但他矜持身份,又因年龄已高,毫不成能亲身去拜见,恰好派对劲弟子毕文达与顾裕之一同前去拜见,成果无功而返,只得了一句偈语,有些故弄玄虚之嫌。
微德大师不由神采一变,这位儒门大贤虽非修行中人,但其满腹经纶,读书这么多年,实在已自生灵慧识神,如有与其呼应的法门指引,其必可一步升天,乃至就算身后,又因生籍云州,怕是可立时封神,掌一方神权,业位毫不在本身之下,乃至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