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赈灾[第1页/共2页]
院里的比丘尼们都是又惊又喜,对待黛玉一行的态度也更加恭敬热忱,在方丈的叮咛下,将全部牟尼院里最清幽的一处院子打扫了出来,请世人入住。
却本来他们都是来自直隶一带,传闻开春后不久,好几个村庄就俄然遭受了地龙翻身,一时候故里尽毁,大家彷徨。
主持的说法,倒正跟黛玉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毕竟现在西城门外已经堆积了很多的流民,人饿极了,甚么事都能做得出,光靠牟尼院的尼姑,很难带着买到的粮食从流民群中满身而退。
是以,牟尼院的人就筹算先设个粥棚布施,起码让已经堆积在西门外的这些流民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或者聚众肇事。
主持师太收钱办事,效力相称高,被她派去采办粮食的女尼和耕户,当天中午就从城里赶了返来。
幸亏五城兵马司巡查的人及时赶到,女尼和耕户们又声嘶力竭的向那些流民解释,奉告他们这些粮食本来就是牟尼院和一名善心的施主买来筹算布施他们的,现在赈灾的粥棚已经搭好,煮粥的锅灶柴火也筹办齐备,只等这些粮食到位。
本地固然有官府和富户出钱出粮布施,怎奈受灾的人太多,总有些照顾不到的处所。
再说就算是本地的富户,本身也在此次灾害中受了相称大的丧失,能拿出来的东西就更是杯水车薪了。
不过有很多流民传闻了这个动静以后,都已经呼朋唤友、扶老携幼的沿着通衢朝牟尼院这边走来了。
女尼是卖力付钱记账,耕户则是为了包管她和粮食的安然。
因而黛玉也不忙着说做法事的事,却向那位主持师太,问起了这些流民的来源。
有的流民因为思疑他们车上装着的是粮食,一嗓子喊出来,顿时四周的人眼睛都红了,迫不及待的就要围上来。
主持闻言,口宣佛号,合什喜道:“如果善信肯脱手互助,那天然是再好不过。有了这份大功德,令堂必定会早登极乐,来世出世于富朱紫家,再不受人间痛苦。”
遵还是例,为了都城的安宁,天然不会随便让多量的流民一起涌入,只会让他们在城外临时安设下来,由五城兵马司卖力保持次序。
主持师太听了这些事以后,当机立断的决定立即开端施粥。
黛玉当即就同主持商定了赈灾事件,主如果黛玉出钱,主持遣人进城去大量采办粮食,以后搭建粥棚、迟早洗煮的一些琐事,天然有上面的人接办停止。
如果流民真的故意劫掠,牟尼院压根就不是敌手,倒不如提早脱手,化解这潜伏的危急。
主持筹算由牟尼院出钱出物,再请山脚下的耕户出些壮丁帮手,在通往牟尼院的岔道边设立粥棚,迟早各布施一次。
好说歹说,总算是让半信半疑的流民让开了一条路,把他们放了过来。
方才安设好的黛玉等人,临时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并且也担忧牟尼院的人少,在施粥的过程中同流民产生甚么抵触,功德反而办成了好事,是以也决定前去帮手。
但是本来家道就不算太好的人,如此一来,就等因而雪上加霜,除了从废墟中抢救出一些废铜烂铁、破衣烂衫以外,便再没有其他东西能够傍身。
刚才在路途当中,瞥见那些流民甚是不幸,如果有才气的话,黛玉天然不吝帮上一把,只是身边都是些嬷嬷和丫环,一时不知该从那边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