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第2页/共4页]
他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多,儿子只用一个“啊”来回应他……甄应嘉抚住了本身的额头:再不消心教诲只怕真废了……
这哥俩意义类似,都是多年不见,煞是驰念,等候来京相聚。
此番收到林海的手札,甄应嘉那颗如同浸了冰水的老心脏俄然热乎了那么一点:有史家兄弟作伴,去西南不失明智之举,最起码应当……退得返来不是?
甄应嘉坐在书房里揣摩了大半天,期间反几次复地翻看林海那封信:信里把京中目前局势一一先容了一遍。
他这气正不打一出来呢,就听后宅那儿传来阵阵几声惨叫,随后就是他阿谁胡涂儿子的吼声:“放开!王八蛋!混账!”
得益于甄宝玉的年纪,他还未曾在外招猫逗狗花天酒地,是以骂街也骂不出甚么花腔……
最后的结局天然是甄宝玉的小细胳膊拧不过他爹的大腿,被按在床上让他爹也用凳子拍肿了后座……而阿谁爬少爷床的丫头也被灌了药,以后发卖了出去。
可甄应嘉的神采却又阴沉了几分,抬脚就直奔后宅。身边的亲信们仓猝跟上,更是各个低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
王夫人焉能不知读书科举才是正道?她只是舍不得宝玉儿子刻苦罢了――宝玉从正月十五以后上门拜师到现在,已然瘦了一小圈儿。
甄老太太只是一口气没上来,人又没胡涂,伸手挥开面露焦心之色的儿子,望着还是抱着阿谁凳子,但整小我已经吓得呆住的宝贝孙子,白叟家长叹一声,“瞧瞧这是甚么模样?”
林海早给宝玉荐过一名严师,宝玉现在也的确跟着这位先生读书,王夫人并非不知,她只是忍不住抱怨几句――她女儿元春有喜,她哥哥方才就任内大臣,天子近臣,的确多了抱怨的底气。
就在甄宝玉大闹“谁给你们的胆量”之际,他恰好呈现在他儿子身后,轻飘飘地接上一句,“我给的。”
想到这里,甄应嘉有点头疼:不得不说,儿子特别是健在的嫡宗子这一点上,甄应嘉跟贾政真是同病相怜。
荣府还是一心跟甄家做好朋友的,他俩信中半句不提京中局势……那是因为他们兄弟的确知之未几也知之不详,也就不再“误人后辈”。
甄应嘉不说大志壮志,但毫不会满足于甄家在他之手始终是个土财主的职位。
甄应嘉现在想想,光建功奉迎义忠王行不通,估计还得补个投名状:西南他还真是非去不成……归正一个道台也值了。
过了两天,施礼清算得差未几,他也跟继任的同僚交代过,甄应嘉在家可贵安逸,抱着小儿子正逗弄呢,贾赦和贾政的信也一起送来了。
这是婆子们奉了甄应嘉的号令,前来拿人的,成果“人犯”连毛都没摸到一根,却让自家大少爷弄了小我仰马翻:好几位嬷嬷脸上身上都挨了几下,不重,但面子上很难受。特别是领头要带走这丫头的嬷嬷,还是甄家太太的亲信,小时候还服侍过甄宝玉。
在金陵也就罢了,等他回京乃至于到西南仕进,这些全都是现成的把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二样齐家都做不好,遑论前面的治国战役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