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夷寇临城[第2页/共3页]
俄然间,《三国志·魏书》最后一卷的题目在他脑海中闪现出来——“乌丸鲜卑东夷传”……我靠,老子不会穿成了个棒子吧!
“高、高县尉……”县长狠狠地一咬牙,“才有寇来的传报,他便骑了快马,说要亲身往郡中去求救,这混蛋……县中土兵不敷百数,但是传闻攻破浑弥的夷寇漫山遍野,足有十余万众啊!”
“县尊不必担忧,我家在县中的货栈,另有二十名丁壮,愿助县尊守城,”那少年——时公子——安抚县长说,“但不知高县尉安在?县中另有多少兵马?”
“哪位张老爷?大名为何?”问话的是那位少年公子。
因为这年号的终末刚巧是一个大期间的开端,当时候老天子死了,小天子被娘舅拥着即位改元,但是没多久,他娘舅就被刺杀,一个雄师阀入朝掌控了政权,再次命令改元,然后还没过年,雄师阀又把小天子废了,改立他的兄弟即位,第三次改元。那三次改元的年号,阿飞压根儿就记不住,光记得在某些slg游戏里为了便利,仍然把这年记作中平老年号了。
他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先前扣问的那位少年喝道:“汝等何人,为何拿下这两人?”
“不守不逃,莫非县尊已存着就义之念了么?”
没错,这老年号的仆人就是东汉灵帝刘宏,他身后继位的第一任小天子是少帝刘辩,第二任是献帝刘协,刘辩的不利娘舅是何进,阿谁雄师阀是董卓……
被阿飞拦住扣问的那位少年很猎奇地望着他——这孩子穿戴褴褛,另有点儿象是夷人,普通环境下这路货品敢拦着本身的道儿,就该拔剑上去一剑两断,给他一个压根儿不消再记着的经验。可谁想到还没等本身拔剑呢,这孩子先彬彬有礼地作了个揖,然后以“就教”开首,问出一大串不那么土鳖的题目来。怪了,这小地痞就好象真读过书似的。
但是在汉魏之际,算了吧,布衣就只要当炮灰的命。压根儿别信甚么刘备兄弟、孙坚父子都是布衣的大话:刘备是穷得织席贩屦了,可他竟然有机遇混到大儒卢植身边去听课,要不是老同窗公孙瓒照顾,他能挣着第一桶金……啊不,当上第一个官儿吗?关羽是贩枣的、张飞是杀猪的,那更是别史传说罢了。
那官员想必就是县长了,只见他满脸的惶恐失措,结结巴巴地答复道:“是啊是啊,动静才刚传来,派、派去郡中求救的快马也才拜别……只怕缓不济急,不待郡兵大合,敝县已成齑粉矣!”
“夷寇专为劫掠,一定便会深切,而即便深切我境,恐怕郡兵来救,也不敢用心攻城,只须挫其锐气,天然退去,”时公子说着话,“当”的一声,将腰间长剑拔出鞘来,“某虽未冠,七岁便始习武,等闲三五个夷兵还近不了身。县尊如果不允时某守城,那便随时某弃城而去吧,只恐不免见敌先逃之罪……”
“这、这个,某定然是不敢逃的……”
但这还不是最坑爹的,如果穿去某些世家大族,或许存活的概率还比较高。比方说,河内司马家,司马“八达”那一大串儿兄弟貌似没在动乱中非命一个,活得非常津润。可本身为啥恰好穿到个乡间佃农家庭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