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军中有什么职位?[第2页/共6页]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天子卖力、掌管统统政令的领袖。尚书令的帮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摆布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武卫都尉: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师友处置: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处置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处置等。汉末或置师友处置,仅为名誉职位,无牢固职守。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改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担军事,保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担境内东西,或南北。
都尉尚书: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职位很低。西汉今后权柄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报酬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髦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度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核记录功绩。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措置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列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初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成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金曹处置: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处置,胡综任之。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度财务出入,而到了三国期间,因为权力的分离则只能卖力这些物质的保督事情了。九卿之一。
谏议大夫: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群情、参谋、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成中护军,掌管禁卫军,职位略低于中领军。
处置: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处置。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观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帮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当。详细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以外,其他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尚书右选郎: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摆布,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改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节。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