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三年之约[第1页/共3页]
“贤弟…”关羽张了张嘴,心中对文翰生出一丝惭愧。
天下本无路,只要人多走了,这才渐渐有了路。吾虽人微力薄,却愿做第一个走路之人,如果徐豪杰情愿走此路,便走。不肯,便罢。
徐晃神采不竭窜改,知己与思惟在做着斗争。文翰闭着眼睛,安静地等候。而一旁的关羽倒是在深思,不知想甚么。
徐晃听后,非常对劲。当下接管文翰的美意,取字公明。文翰与徐晃聊了一会后,徐晃便归去房间清算,他的父母早逝,是徐晃的姐姐徐氏把他拉扯大的。以是徐晃非常尊敬他的姐姐,对姐夫‘何双’也是言听计从。
“这双龙山,有两处山头,一高一低成掎角之势。高处乃贼子大本营,由大当家、三当家张浩、王良共同镇守。低处则由二当家,周仓镇守。
“帮手是能够。姐夫对吾照顾很多,如果姐夫要求,吾定会照做。只不过,姐夫称汝乃世上罕见之俊才。心中有弘愿向,是成大事者。汝之事迹,姐夫信中也有说过一二。吾也甚是佩服,但今见汝,倒是不如心中希冀。
“好了。云长哥哥,部下包涵。”
“徐豪杰,所问。也是吾心中所问。朝廷无道,十常侍玩弄朝纲,再加上灾害连连,群众苦不堪言。这天下,已有乱势。今后,吾与麾下之人当何去何从,这个实在没法猜测。但是,吾一向在筹办,也一向在寻志同道合之辈。吾身份寒微,乃豪门之人,不如朱门世族有大权势,但却不甘浅显。些许韬略,些许志向,为保存,为亲朋,为那日口中夸下之语,以民意驱动天下。这一弘愿,走路。
“哼。”关羽冷哼一声,未带青龙偃月刀,便取出腰间之剑,大步一跨,使剑刺向徐晃的手腕。徐晃心中一惊,这一剑如果刺下,他的手掌便要落地了。徐晃弃了文翰,赶紧避开。关羽的是不饶人,快步跑来,手中之剑耍得如落雨点,徐晃也毫不减色,大斧舞动,与关羽斗得平分秋色。
文翰喝了数杯,借着酒意装醉,想向这杨县县令要些兵马。那杨县县令顿时脸就黑了,一副‘要兵没有,要命就有一条’的态势,用各种来由推迟,厥后见挡不住文翰来势。便给了粮草十担,马匹五十匹,以作支撑。
“嗯…依公明所说,如何对于这周仓最是关头。如果能把他处理了,攻取这双龙山就轻易多了。听闻那三当家,王良无本领,又贪财好色,而周仓为人朴重,对王良早有不满之意。王良也视周仓为眼中钉。
“杨鸿那滑头有个鬼仁义,他是借这三千贼子杀我这个大冤头!”文翰动动嘴皮嘀咕,不过见这杨县县令如此感激,又怎好不趁机拿点好处。
不过,徐晃的知己却在奉告他,文翰所走之路,乃是大义地点。为天下百姓,披荆斩棘,开辟一条‘以民做主’的全新门路,这是前无前人后无来者的赫赫伟业。
徐晃心中暗赞,文翰此风采,也被文翰的思惟所传染。但是也清楚,在这个上品无豪门,下品无世族的年代,文翰所要走的路,是何其难啊。文翰要走到朱门世族的劈面,与之作对。徐晃不知他是胆小包天,还是不清时势。这天下的权力,七成都集合在朱门世族手中,文翰想要与之对抗,的确就是蜉蝣撼树!
徐晃称大人,未称主公。文翰知他并未完经心折,但也不在乎:“今后无需大人前大人后的,在吾未达到汝之等候前。汝与吾以兄弟相称便可。不过,汝虽未到加冠之年,但汝既然入仕,便要有字。不如,取为公明。寄意为,明道公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