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使节[第2页/共3页]
并非每次做饭前,都要用火石或铜鉴取一次火,在悬泉置,厨房的两个火塘必须时候着着。看火人不竭往里增加藐小的枝叶枯草,保持它的燃烧,做饭前,庖厨只需求用火钳夹个火炭往灶台处一放,便可重燃烈火。
“傅马监和官吏们天然要好酒好肉,使团里的浅显兵卒,也得让他们吃饱吃好。”
西域使节倒是无所谓,任弘想的是,对驰驱岁余的使节团,可得好好接待。身处绝域,面对各种艰巨险阻,温饱无时,可不是轻易的事,是值得好好犒劳他们。
这罗小狗肺活量极大,只见他腮帮子鼓起老高,吹几口气就敲打几下羊皮,一会儿便把羊吹得满身鼓了起来,好似一个皮郛,四腿朝天,蹬的直直的!
悬泉置剥羊,一贯是罗小狗来做,却见他用刀子在羊后腿上割开个口儿,再用木棍插出来,捅出一个气道,一手扯着割开的羊皮,一手把着羊腿,便用嘴往里吹气。
釜的模样,和后代煮汤的锅已很类似,比起三足的鼎,它能更有效利用火力,节流时候和燃料,这一点颇受布衣和军队爱好,秦末时,项羽就使出了必杀技“破釜沉舟”,打赢了巨鹿之战。
反而是釜大行其道,那高灶台上的四个灶眼上,除了一个正蒸饭的甑(zèng),别的两个则是圆底而无足的釜,熬煮着羊肉,已经烂熟。
毕竟是大吃货国,从夏朝起,用饭的家伙们便是礼器,鼎是煮肉的,簋说白了,就是外型新奇的饭桶。至于天子诸侯的九鼎八簋、诸侯的七鼎六簋,不过是有资格吃几桶饭的辨别……
任弘只点了一道菜:“夏翁遵循特长的来,但有一样,却千万不能少,那就是……”
敦煌郡羌胡杂处,周边除了羌人,另有保于南山的小月氏部落,而匈奴人的马队,也常常在境外游弋,悬泉置得安排人巡查,监督过往行人,察看烽燧示警。
还不等他将话说完,却听到悬泉置角楼上,有人大声喊道:
七月二十一,从日出到日失,大半天时候,悬泉置里外三十多小我都在繁忙,进收支出,每小我手头都有任弘安排的活。
“西边来了一队车马!”
方才还在到处忙活的置卒们,手里的混乱东西从速放下,挡在门路上的,则冷静让到一边,垂首肃立。
作为礼器之王,鼎在朝堂上,另有一席之地,偶尔从河里挖出个古鼎,就是大大的吉祥,汉武帝当年乃至为此改元“元鼎”,任弘揣摩着,这要搁到后代,年号就得是“元锅”了。
厨房里最首要的位置,便是长方形的高台土灶,跟后代北方乡村的灶没啥两样。
悬泉置不但是过往吏卒胡商的驿站,也是戈壁滩上的哨所。
不是因为来者是六百石的官儿。
“遵循君子给的菜谱,要杀三头羊才够啊,这已是最后一头了!”
“那是出使西域返来的使者。”
而位于步队最火线的,则是一辆驷马轺车,车舆中,有位高冠士人正襟端坐,手持一根八尺长杆,杆上末端以染成红色的牦牛尾装潢,为其毦(ěr),一共三重……
巡查完厨房,任弘放了心,对夏丁卯道:
接下来,就是夏丁卯演出的时候了。
每当有车队路过,他们也会向置所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