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来访的桥瑁故友[第1页/共2页]
孙策抱拳道:“我们兄弟二人,自会稽而来,前去寿春拜见州牧大人。路过庐江,特来拜见桥公!策常听家父提起桥公的威名。说在伐董卓大业中,桥公当为人先,一心为国,乃天下忠汉之士的表率。”
“敢问桥公,这位朋友但是骠骑将军何咸的族人?”孙策与周瑜一听南阳何氏,当即思疑来人的身份。
桥瑁放动手中的书,一脸的不悦。但管家说的没错,既然拿着现任庐江郡守张勋的手帖,桥瑁便不能不见。桥氏也算庐江大族,族人不下千人,这点面子还是要给郡守的。
想当初,何咸聘请其前去荆州任职或者隐居,他因不想卷入战术,没有承诺。未曾想,短短几年的时候,江淮之地就从世外之地,也便便的烽火到处。传闻,现在的江东、淮北到处都在兵戈。遵循这个差遣,庐江迟早也不能例外。莫非说,全部大汉只剩下荆州和益州能够去了吗?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与桥瑁都是一方诸侯。但两人分属分歧的阵营,孙坚亲袁术,桥瑁亲袁绍。以是,私底下实在没有太大的友情。孙坚也不至于特地叮咛两人,绕道皖城前来问候他。这一点,桥瑁心知肚明。
孙策闻言也是一愣,向来没有传闻过何苗的儿子。但本身没有传闻过,并不代表别人不存在,遂恭谨回礼道:“吾乃乌程侯之子,江东孙策也!这位是我的义弟,庐江周瑜!”
“两位贤侄故意了!”桥瑁笑道:“乌程侯过誉了啊!老夫一介冬烘,手不能挑,肩不能担。真正冲锋在前的,都是文台、忠信、另有两位袁公麾下的虎将,徒有浮名,心中惭愧啊~”
桥瑁道:“听闻你父亲已经调集到张子布和张子纲为谋,此两人才气皆在我之上。江东多我一个未几,少我一个很多。老夫还是在这山野之间,得意其乐好啊!”
管家一脸难堪地说道:“为首的公子自称是老爷的故交!还让小人拿着这件信物给您,说您瞧见以后,必然会同意见他!”
“老爷,门外有两名公子求见!一人自称破虏将军、乌程侯孙坚之子孙策,另一人则是舒县周氏家主之子周瑜。”
“孙策,周瑜?”桥瑁皱眉道:“没友情!不见!”
“长辈孙策(周瑜),见过桥公!”跟着管家出去的是两名边幅堂堂的青年男人。为首的孙策威武不凡,身后的周瑜萧洒俶傥,一看两人就是青年才俊。不知为何,桥瑁见到两人以后,俄然想到了另一名同龄人:南阳何咸。
“请他们去客堂吧~”桥瑁无法,站起家来,筹办出去欢迎一下。
皖城,桥府。桥瑁正在书房看书,管家拍门出去回禀。
孙策想要招揽为由拉近与桥瑁之间的干系,如果桥瑁真的情愿尽忠孙坚,那将来就是一个阵营的人。孙策就是桥瑁的少主,接下来再向桥瑁求亲,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孙策打得好主张,当两边还在相互恭维,管家有拍门出去,告诉桥瑁道:“又有两名漂亮少年求见!”
周瑜看出了桥瑁的情意,包管道:“桥公放心!我等必然不会胡言乱语,获咎您的高朋!”
孙策契而不舍道:”桥私有大才,若隐居在皖城,岂不华侈耶?如果您能前去江东,与我父亲一起联手,必是江东百姓最大的荣幸!“
既然两人都这么包管了,桥瑁也不好硬赶,只能让管家将来客请进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