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第1页/共2页]
官老爷这三个字乍一听来天然慑人,但与这些官绅相处久了,他们发明这些百姓口中文曲星普通的尊朱紫物也是一个鼻子,一张嘴,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与平凡人没有甚么别离。
“慎贤弟这番话说的让为兄佩服!”
谢慎拉着王守仁调转方向从船头走向前舱。二人下了几级木阶,谢慎俄然鼓起道:“如果守仁兄有兴趣,还能够在此处请船家唱上几句。”
这只“三明瓦”的船头站着两名儒生,一人较年长,着湖蓝色直裰,配青色半臂;较年幼者着墨青色朱子深衣,腰间用浙花绸带束着。
浙东六府,枕江接海。
......
船头两侧,摆有两个白铜锻造的狮子,该是为了讨个好气运。那较年长的儒生望了一眼白铜狮子,感喟一声道:“慎贤弟又何必为愚兄趟这池浑水呢。盐运使这宗案子到现在还看不清,愚兄这一粒石子投掷下去不必然能探得底,只怕到头来会扳连了你。”
......
这不是读书人孤傲,瞧不起卖夫役的船夫嘛!
注1:所谓“三明瓦”的大船,即在中舱的两扇定篷之间又装一扇半圆形的遮阳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着片片一寸见方的薄蛎壳片,既能避雨,又可透光。普通的“三明瓦”都有三个舱,中舱有三扇定篷。定篷间有二道明瓦的船叫“梭飞”。
谢慎望着窗外飞溅起的浪花,一时心潮彭湃便欣然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豪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还是在,几度落日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畴前舱到中舱,要颠末一道书画小屏门,其上别离写有“寒雨连江夜入吴”,与“月落乌啼霜满天”两行诗句,极其高雅。这“三明瓦”的大船共分为前、中、后三舱,中舱是赏景之用,两侧有“十景窗”,后舱则是供船客睡觉安息之用。
王守仁坐在中舱方椅上,望着窗外江景天然生出诗情来。
还好船夫现在一心摇橹,没有分神,不然真能够一气之下荡舟归去把王守仁丢到船埠上。
“守仁兄这般豪气,吾二人当浮一明白!”
从绍兴府到杭州,乘船是极其便利的。故而很多官员赴杭州上任,都情愿走水路,以免除走陆路的劳累之苦。
谢慎坚信邪不压正!如果这个世上都是苦心追求,恭维阿谀之辈,何谈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如果这个世上都是唯唯诺诺,明哲保身之辈,又何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承平!
王守仁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们二人便去杭州府闯上一闯,为兄便不信大明朝的天都被宵小奸佞遮了!”
乃至于再听到有甚么士子要从云齐船埠登舟乘船,船夫们都提不起兴趣来。
他轻叩手指淡淡道:“乘舟沿江而行,为兄俄然想起陆放翁那首《鹊桥仙》来。”
有多少财力,便坐甚么品级的船。云齐船埠的船夫早已见惯士子官绅,别说七品县令,便是身着绯色补子服的官老爷他们也见很多了。
伴着船夫一声隧道的绍兴土话,一只极新的“三明瓦”便划离了船埠,沿着宽广的河道往下流而去。
他当然晓得这个案子牵涉浩繁,是个深不见底的大坑。无数人都想抽成分开,这个时候卷入出来必定是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