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 第94章榆林赶考

第94章榆林赶考[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颠末端两天的辛苦跋涉,赵承和安东俊终究来到了榆林府的东门。望着恢宏而高大的城楼,安东俊叹道:“这可比我们俩在兵棋上设定的大多了。”

潘濯很难设想,仅仅是白镜韬一个亲随的灭亡,就激发了如此狠恶的比武,乃至已经涉及到了他这个阔别上京的县令身上。

早在东汉时,就已经有沙盘呈现并利用于军事范畴了,隋唐时更盛,不过仅风行于军功世家,浅显百姓不得而知。

并且打消了隋唐的东西两市以后,茶馆里也有售卖各种商品的小商店,以是逛茶馆就相称于一次休闲购物。

很明显,这群蛮子处在了李有道和阁老的比武点上。

固然他现在仅仅是一个县令,但品级是正七品下,再向上一级的话,就是四门博士,詹事司直,这类职位看似安逸,但打仗的却都是王公朱紫。

而这个时候,安东俊应当才方才起床。

一个月的时候很快就畴昔了,这一个月里,赵承和安东俊都过得特别充分。因为府试将近的启事,郑玉诚提示赵承起码提早五到八天就得赶到州府,以便早做安排。

进门左手边就是真正的应宝茶馆了,店小二拎着大茶壶穿越于客人之间,三三两两的客人坐在桌旁一边喝茶,吃着点心干果,一边听着茶馆平话。

用安东俊本身的话来讲,叫做“文不弛,武不废。”因为他父亲本是武将,安东俊本身又对军事比较感兴趣,以是多年来的弓马技艺一向没有放下。

每天凌晨赵承按例卯时起床,洗漱结束以后,就背着书笈出了凤凰里,然后沿着松韵街直行,在黄四郎的包子铺里点上一屉热气腾腾的小笼包。

潘濯情不自禁的握紧了那枚玉佩,他要紧紧掌控住此次机遇。

茶馆靠墙搭了一个半人高的高台,高台上一桌一椅,平话先生一扇一尺一壶茶。

榆林府的府城可比清河县要大很多了,一样是依江而建,广从三里,城中亭台楼阁不计其数。

同时这也意味着一次机遇,因为这块玉佩毕竟是要还给李有道的,潘濯但愿从这件事上表现出本身的代价。

榆林府间隔清河县并不算远,只要一百二十里,骑马的话朝发夕至。本来安东俊能够乘马而行,可因为赵承挑选了步行,安东俊也弃马,陪着赵承步行。

茶馆并不但仅是喝茶的处所,这只是一个统称罢了。如果打个比方的,近似于当代的都会综合体,内里吃喝玩乐,休闲消遣一应俱全。

赵承还是第一次来到茶馆听平话,只见这位平话先生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固然头发斑白,但声音宏亮,吐字清楚,讲的是当朝轶事。

实在路上并不孤单,因为一样有很多赶考的士子也是起早赶路,大师三三两两的走在路上,碰到熟悉的还会打一声号召。

跨步出来以后,才发明内里别有洞天。茶馆的里边有一个近似于天井的修建,阳光能够从天井上方透下来,为茶馆内部供应充沛的光照。

间隔考场比来的是应宝茶馆,远远看去,是一排连在一起的三层木质修建,走近时才发明,这座应宝茶馆面积很大,巨大的门牌耸峙在正门之前。

四月的气候迟早冷中午热,两人背着书笈,顶着头上的朝霞,踏上了前去榆林府的门路。

因为他们来的比较早,以是考场中间的堆栈另有空房,因而一人订了一间,放好行李,洗漱了一番,就直奔茶馆而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