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赵十九[第2页/共2页]
落草为寇,赵承辛辛苦苦挣来的功名就算是完整毁了,以是这件事他还不能流暴露去,也就没法逃去官府要求救兵。
赵承听到大当家的说到“县里”一词时,心中不由得一动。
郑小月儿收到礼品以后,欢畅得抱着玩具不肯放手,吵着嚷着要见赵承哥哥。
郑玉诚有些奇特,如何东西到了,人还没到,莫非是路上担搁了?也不能啊,从榆林府到清河县只要一百多里,就算边走边玩,三天的时候也到了。
或许是怕大当家,或许是真的饿狠了,这个小石头很快就把一碗粥喝了个精光,就连粥碗都舔得干清干净。
平顶山处于榆林府与清河县之间,如果说府里,那么必然是指榆林府,如果说县里,那么必定是清河县。
这些天来,大当家仍然每天都要听赵承讲书,这本书固然不是他但愿获得的兵法之书,但是也是非常可贵的一部农学巨著,内里记录了很多关于农稼的贵重经历。
想到这里,赵承心中不免有些雀跃,看来要逃离匪窟,仿佛也不是很难。
“读书的,吃完饭了吗?吃完饭就过来接着读书。”大当家喊了一声,又回到屋子里去了。
赵承转头望畴昔,只见大当家像是扔破布袋一样把八字胡扔在了门外的地上,赵承瞥见肢体扭曲的模样,感觉八字胡应当是凶多吉少了。
小石头重重的嗯了一声,唇边就着粥碗吸溜溜的喝了起来。
大当家拳头捏得咯吱咯吱响,悔怨的说道:“可惜前次走得急,只买到了这一本书,下次再去县里,我带着你一起去,务需求买一本兵法战策。”
全书一共十八篇,三千多字,以是用了两三天的时候,赵承就已经讲完了。
这些人本来应当是有户籍之人,大抵是犯了事,或者为了回避徭役而避入山中,这才渐渐结成一族。
因为这座山的山顶是平的,是以赵承干脆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平顶山”,山顶广约五百丈,从三百丈,实在是不小的面积。
也就是说,平顶山匪窟的战力差未几八十多人,但这八十多人绝对算得上一股权势了,他们风俗于在丛林中奔袭,箭法很准,长于设置圈套,能够说在以平顶山为轴心的周遭百里以内,撤除朝廷军队外,几无敌手。
山民都是顺从最为原始的渔猎体例,有本身的说话,但却没有笔墨,多数利用石矛和石斧,没有衣服,只用兽皮御寒,说白了就是些原始部落。
也就是说,这些猎户经常会去清河县里采办物质。
“小石头,把这家伙拖走!”大当家降落而粗砺的声音传了过来。
但是这些猎户又并非山民部族。
三天的时候,赵承已经把“平顶山”上的环境摸了个大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