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青云[第2页/共3页]
“好,你去吧,这几日不必理睬外界庶务,用心机谋如何对于昙念的《大灌顶经》!”
而在此期间,道门也有很多人属文驳斥《大灌顶经》,却无一例外全数铩羽而归,仿佛当初《老子化胡经》的事例重演,只不过强弱对调,宾主易位,胜负相反罢了。
袁青杞点点头,道:“正治所言不错,这群和尚将佛经从万里之遥的胡域运来,又自说自话的译成汉文,就算假托佛言,可谁又知真假?以是单以佛理来比武,实部属策。”
挥手,告别,
此次分开林屋山没任何人跟从,袁青杞本想让白易沿途护送,但被徐佑婉拒了,她也不好再对峙。从水月坞乘船到达吴县船埠,看到腐败坐在不远处的茶馆里凭栏了望,徐佑不动声色的从楼下走过,然后去船埠和载人的船夫谈好至钱塘的代价,没有回身转头,独自上了船。
袁青杞神采凝重,道:“我又有甚么明鉴?道门讲清净天然,与人无争,而那些和尚修的因明学,以口舌之利称雄中外,向来少有人对抗。是以这百余年佛道论衡,道门少胜多败,已成天下笑柄,幸甚有了正治呈现,才给了这百年不堪的比武带来了一丝曙光。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皆以你为主,你说该如何,我们就如何去做!”
两人对视一笑,秋风起,香樟叶洒落满园。
观内的香樟树下,苦泉望着徐佑,眼神庞大,踌躇道:“林祭酒……”
袁青杞的目光在他脸上打了个转,俄然笑了起来,道:“正治,道门和你一荣俱荣,这点想必你心中明白?”
他顿了顿,道:“这番话我始终服膺在心,斯须不敢或忘。以是,师兄,我虽作了祭酒,可在求道的路上,却还远远在你的身后。哪怕你我品阶异同,可这平生,师兄弟的交谊却永不会窜改!”
徐佑立即表决计,决然道:“我此身所系,皆在道门昌隆,毫不敢敝帚自珍,乃至贻误战机,请祭酒放心!”
时也势也,从入道钱塘观,再到入主林屋山,再到鹤鸣山遥遥在望,天师宫近在面前,徐佑以一人之力,于不成能中劈开艰巨险阻,铺就了通往道心玄微的明暗闪动之路!
马一鸣哎哟一声,捻断了十数根髯毛。
终究,十月初三,孙冠的法谕传至林屋山,晋升徐佑为益州治祭酒,马上赶赴鹤鸣山,参拜天师后于治所履职。
“林正治,此人的文锋举轻若重,山不见其高而峥嵘外露,又精通佛理妙义,似不在你之下……”
徐佑闻言当即起家,看向袁青杞的神态不再像之前那么的唯唯诺诺,而是带了点矜持的间隔感战役起平坐的一丝桀骜,道:“在扬州这段光阴承蒙祭酒关照,要不然那里会有天师的看重?今后大师同为祭酒,当相互搀扶,为我道门昌隆略尽绵力!”
苦泉的双目溢出敞亮的光,紧紧握着徐佑的手,一字字道:“兄弟交谊,此生稳定!”
“诺!”
于情于理,此去益州,再想返来不知多少年后,故乡难离,归去见见朋友,告别乡邻,那是题中应有之意。
“林祭酒说的是!”袁青杞却毫无愠色,轻笑道:“去了益州若碰到难处,可命人返来知会一声,凡是我能帮的,定不会推让。”
除此以外,再无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