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蔡邕之难(二)[第1页/共3页]
蔡邕等蔡家男人沉默不语,想来是愤恚到了顶点。而妇幼却低低哀鸣,为前程未卜而忧心忡忡。
刘备与卢敏等三人执意要送,最后又劝又说又推又让的交来回回,说得大师嘴巴都干了。最后刘备道:“叔父,我等不护送你们到朔方,那也让小侄三人尽尽情意,相送几日如何?”
刘备怒骂道:“不料阳球乃如此酷毒残暴之人!”又对蔡邕道:“叔父此去,路途悠远,玄德愿相陪摆布,送叔父至朔方!”
那些劲装大汉见来了不速之客,不由大惊,纷繁策马掉头而去,不一时,便走得精光。此时卢敏刘恪皆到,见是蔡邕,不由大惊,忙不迭的翻身上马。
刘备忙劝道:“诸位之义举,已于叔父处有闻。刘备岂敢以财物辱懦夫?只是路远难行,实在艰苦。我等敬懦夫之所为,是以我等三人才备此薄资,以相送懦夫,好过沿途以备急难之需,别无他意!”
三人忙拜伏在地,道:“叔父何出此言,小侄岂敢言恩?”
刘备跪得膝盖发青,越想气越不平,为蔡家不平,为本身兄弟三个不平,为朝堂不平,为天下不平!思来想去,祸首祸首就是中常侍王甫。这家伙的确混蛋加十级,传说中的头顶生疮,脚下贱脓说得就是这类人。
蔡邕一一扶起,让刘备把马牵回。刘备等执意不肯,又把身上钱物悉数取出,赠与押送之差人,道:“诸位高义,我叔父与蔡公年老,且有家眷随行,请一起多加照顾,敢不承情。戋戋薄礼,以壮诸位之行色!”
衡量再三,蔡邕见刘备等人执意要如此,便只好应了。刘备便把马让与蔡邕蔡质等,他三人执剑徒步相随。
刘备等三人相送了数日,一起上竟然安然无事。一向送到了平阴,临黄河欲渡。蔡邕才止住刘备等人。说离家数日,可速返还,莫让家中大人忧心。刘备也不再说,道:“蔡公,叔父,到了此处,想来阳球不会再遣剑客来追。火线渡了大河,便是一片坦途。小侄等在此遥祝叔父一起顺畅。叔父与蔡公但且宽解,此时虽有波折,但将来终有风雨过后终见彩虹之时!”
蔡质也心知肚明,他活了一把年纪了,死则死矣,更加不肯意让如此幼年有为的小郎有甚毁伤。因而也在一旁苦劝。
卢敏便把一起相遇,相送的景象给说了。卢植闻言,沉默无语。想来心中也是极难受的。卢植堕入沉思当中,却忘了地上还跪着三个,一向到沈氏来,才瞥见三个家伙直挺挺的跪在地上龇牙咧嘴的。才从速唤醒卢植,放了他们三个出去。
蔡邕家眷也没几个,只要夫人羊氏带着女儿,主如果叔父蔡质那边拖儿带女的一大堆。蔡邕数子皆早夭,好几十岁了,只得一女。便是刚才被吓哭的女童。
蔡邕大摇其头,连连道:“不成!不成!玄德,吾自取其辱,又岂能拖累于你?”
刘备拜伏于地,泪湿双眼:“伯喈叔父,小侄来迟……”还想说些甚么,却心中酸得短长,堵在胸口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是哽咽。
这几日刘备表情都不太好。因为蔡邕被论罪,百口徙并州朔方。导致卢植在家神情郁郁。而他固然只见过蔡邕一面,却也常常闻声教员卢植提及过蔡邕对他的赞成。对于蔡邕的品德学问,他还是很敬佩的。此次蔡邕因天子之命上奏,却又因天子保密而遭此无妄之灾。真是运气多舛。城中诸论,莫不感觉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