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入朝为官[第1页/共3页]
天子听了眉头大皱。天子不是不复苏,但他幼年入继大位,积年以来便养成了依托寺人的既软弱又好吃苦的脾气。哪怕是如吕强之流的奸佞寺人,他都知其忠而不能用。足见天子是内心明白是如何一回事,但详细如何做又是别的一回事。不得不说天子倒有些人生苦短,不如极时吃苦,归正我死以后哪管大水滔天的意义。
刘备一口气说完以后,合座皆寂。看看刘备说了甚么?他竟然话里有话的暗指天子你要不好好干,民意沸腾,就要造反,颠覆你这个舟了!前面的十条详细建议,或规劝豪侈、或规劝骄躁、或劝勿纵欲……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无一不切中弊端。这真是个敬爱的傻大胆,群臣心中悄悄想道。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诚能见可欲,则思满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般游,则思三驱觉得度;忧懒惰,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谦虚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能够尽豫游之乐,能够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费心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有为之大道哉?”
而与孝廉并行的,则是征辟制。汉时两千石以上官员能够自行征辟曹掾,以是你如果不能被举为孝廉,只要有二千石长官赏识你,不管是太守还是三公九卿,人家一征辟你,你还是能够退隐,并且被征辟的话,仕进速率更快。因为公府征辟的都不是知名之辈,多数是因为你高才重名才会征辟你。故现在的人,普通都以被征辟为荣。且三府之掾属,位卑而职重,历练够后,升官便如坐火箭似的,或期月而长州郡,或数年而至公卿。荀彧的叔父荀爽从布衣到三公,只用了九十五天。而名流养望,也会做足姿势,让你征辟数次他才会应召辟。如黄琼,五府俱辟;如陈纪,四府并命。
众臣听得眉头大皱,刘备一拜,郎声道:“此事当真,但是此非天子之道。陛下受命于天,率领海内,当勤政爱民,岂能存眷如此小事?”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不足,今守之而不敷,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酷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折。君与民,舟与水也,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以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天子心道陈腐,顿时就没了兴趣,随口说道:“既如此,可试书策对一篇,以供朕与公卿观之。”
这个时候,州郡以刘备德行高深、志节明净举刘备为孝廉。孝廉,乃孝子廉吏之简称,最后为汉武帝所设,当时汉武帝下诏让郡县岁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主如果大汉讲究以孝治天下,朝廷为了鼓励孝子廉吏的民风才特设此项,当时,孝廉是讲小我的品德,与延访人才咨询政事之类的其他察举比如茂材等是有辨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