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3页/共3页]
刘备见诸人退散,便上前对曰:“萧公,广汉诸人所言,不知真伪,不若我等派出细作,自行刺探,而后相互印证,如此方才不误国事。”
高祖还是汉王的时候,把这帮家伙用恩德收伏了,带了他们调头去打秦国,高祖派人对夷人说别怕,清酒我帮你们出了,然后我再给你们更多的好处。天下安定下来的时候,高祖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然后报酬下来了,只是免了板楯蛮七姓老迈的赋税,让他们毕生不消上缴皇粮,但其他户,一岁交一次,每口四十,当然,这个前提已经很好了。比秦时的还要好。板楯老迈很欢畅,接管了这个报酬,世代从命汉廷的号令。
萧瑗措置了益州刺史,便命州郡众官入内议事。世人顺次坐定后,萧瑗便问道:“现在情势如何?贼兵已至那边?谁可教我?”
刘备骑在顿时,抱着锦裘缓缓思考着。
萧瑗端着一杯茶,赞成的看着面前这个少年,浅笑道:“嗯,谨慎是对的,玄德,此事就着你去办。老夫年龄已高,精力不济,今后你还很多经心极力,有劳了。”
这就是吏治废弛的成果!刘备满腔肝火,却又无可何如。他满腹经纶又如何,不过一小官罢了。
萧瑗道:“玄德不必担忧我,老夫还吃得消,再对峙会,争夺今每入夜之前到白水关安息!”刘备怏怏退下,萧老头,我不是担忧你,我是在担忧我呀。萧瑗带上刘备刘恪,加上百余保护,一起疾行而下益州,要不是比来气候不好,而蜀道多崎岖,萧瑗只怕都要打火把走夜路了。刘备看着这须发都斑白了的萧老头,心中佩服不已。这才是公忠体国的朝廷大臣。平时冷静,国有危难的时候,便不顾己身,奋但是出。
因为板楯蛮本性劲勇好斗,到了光武复兴的时候,郡守乃至常常带他们去兵戈平叛。厥后到了先帝桓帝时,政治废弛,官吏常常逼迫,日子垂垂过不下去了。蛮人性起,就聚众给反了,厥后的太守以恩信降服之。温馨了几年,此次,竟然又反了。此次造反的启事是甚么呢?
堂下立马有一官员,奉上地形图,放于萧瑗案上,一一指给萧瑗看。广汉郡还好,只要德阳、广汉、葭萌境内有贼兵抄掠;巴郡现在除了大江东边那六县,其他皆反。叛贼乃至绕过垫江顺水而下,围了江州。要不是江州死命抵当,江州都要沦亡。至于汉中反贼,已被汉中太守击退,现在一郡皆宁。
刘备忙道:“萧公此话,的确折杀小子了。萧公乃是父老,且我等都为朝廷,小子岂敢不经心用命?”
一起紧赶慢赶,比及了雒县的时候,刘备都感受本身瘦了好几斤。再看刘恪和天子给萧瑗选的侍从,一个个的精力奕奕,屁事没有。乃至萧老头都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刘备便不觉有些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