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2页/共2页]
一时候,朝堂也好,官方也好,都有指责朝鲜国王李棩的声音,指这位年青的王上为朝鲜带来了大祸。倘若当初国王不被清使威胁出兵助清伐明,明朝的雄师又如何会打到朝鲜来。
李棩也很自责,但是明军已经向汉城进逼,他乃至都不能和他的父祖一样仓促从汉城出逃。
朝鲜人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还筹办在汉城大打一场的周士相有些懵圈,因为他以为朝鲜如何也是一个完整的国度,当初和日本人、满州人大大小小也打了十几场仗,不是实在山穷水尽了也决然不会向满州人称臣。这一次却连抵当的意志都不存在,一听明军来了就要举国投降,实在有些出人料想。
李棩在七月三号“戴罪”来到仁川,以大明藩臣的身份觐见了周士相。全部过程都是由朝鲜礼曹的官员在卖力,很多礼节乃至周士相和部下的幕僚官都不晓得。
这,实在让周士相都不晓得说甚么好了。出钱出粮还出人,朝鲜现在可不但仅是一个降国,更旗号光鲜白当起了大明最果断的盟友来。
领议政大臣郑太和从汉城派来了一个完整由亲明官员构成的使团,他们已经压服无措的国王李棩,不但无前提援助大明天军复国,同时还将抽调雄师,帮手明军对辽东满州人的作战行动。
只用了不到六天时候,朝鲜从国王下到百姓,竟然全数成了“朝奸”,这可谓史无前例的一幕。
被明军俘虏的查访金大全被明军开释回汉城,他给朝鲜国王李棩带来了明军的劝降信。
不但是朝鲜国王李棩想不明白已经亡国的明军如何会俄然来到朝鲜,朝鲜的一班文武大臣们也是没法向国王解释这件事。
朝鲜的政局也敏捷演变着,亲清派的官员被夺职放逐了一大半,曾主张出兵助清伐明的兵曹金应海被下狱正法,余下的也都成了果断的亲明派。朝鲜国王李棩在正式解缆前去仁川觐见大明齐王殿下前,更是学他父亲李淏一样祭奠了大明历代天子。
仁川失守和明军大肆进逼都城的动静让朝鲜举国震惊,汉城再一次面对丧失的伤害。
正式和约还没开端谈,汉城那边就网罗了一多量粮草酒肉送来仁川犒劳大明天军了。朝鲜百姓也争相涌跃替天军退役,大家都为本身能够为天兵效力而高傲。
应朝鲜国王李棩的激烈要求,周士相亲笔赐下四个大字于他,上书“中朝一家”。
现在好了,朝鲜说降就降了,乃至雄师都不必到汉城走一趟。周士相欣喜若狂,朝鲜的左议政沈之源汉语说得极其流利,对明朝产生内心的靠近让他对朝鲜印象也大为窜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