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恨[第3页/共3页]
为了扶养儿子读书,伉俪二人节衣缩食,一文铜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使,可有甚么好吃的却都是紧着儿子吃,自个是舍不得沾上一口,当真是不幸天下父母心。
上有老,下有小,家不足粮,不恰是百姓们一辈子都盼着的好日子么。只要刀不架在自个脖子上,只要自家日子能过得下去,谁个吃饱了撑得去和拿刀的冒死,替老朱家卖力去。
周士相是家中独子,何氏快四十的时候才生了他,算是老来得子,故而周善元伉俪对他非常心疼,如同后代很多父母普通,当真是夏天怕儿子热着,夏季怕儿子冷着,恨不得把儿子含在嘴中养护着才好。
周士相十八岁那年,周善元和何氏眼瞅着儿子大了,功名临时没法考,便生了抱孙的心机,找人筹措着为他说了门婚事,对方是城中开米铺的赵家闺女,家道殷实,长得也好,若不是周士相有着秀才的功名,将来大有出息,赵家是如何也不会把闺女嫁到周家的,毕意跟赵家比起来,周家也实在是穷得短长。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再说,周士相固然是明朝的秀才,但是清朝也承认他的功名,该得的好处一样不差,乃至较明朝比拟,这清朝的官府对他们这些有功名的读书人还格外看重。
爹、娘、晴儿、安儿,我周士相必然替你们报仇,必然替你们报仇!
一家五口,就剩了周士相一人,这还是老婆赵氏死前苦苦要求,清兵这才放了他一马,不然,也是难逃一死。
和新会县城中到处上演的悲剧一模一样,当清兵冲进周家要捉周士相时,父亲周善元挺身而出,愿为儿代死,母亲何氏则挺而愿为夫代死,媳妇赵氏亦愿为姑代死。最后,清军杀了周善元和何氏,而后又在三天后过来杀了赵氏,乃至连在襁褓中的安儿也不放过,当着周士相的面活活摔死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