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吏员[第2页/共2页]
天子尚且如此,上面的官员心态天然可想而知了。顺治九年、十年这两年间,北京官员一个个都是视被派往南边仕进为送命,对吏部的任命躲避不前,乃至托人贿赂以逃南派,更有巡抚重臣为了不去广西上任而装病,成果被气疯了的顺治处以绞刑。
官吏官吏,光有官无吏可不可,那么多事件,光凭当官的哪管得过来,凡事啊都还得靠他们去办!
明军来了,他们就是明朝的吏;清军来了,头发一剔便是大清的吏,哪头都不担搁!
写安民布告的那书办是个老秀才,辫子斑白,胡子也斑白,字却写得都雅,洋洋洒洒写了一通,看得宋襄公和周士相几次点头,颇是赞了几句。
宋襄公哪有印盖,幸亏胡全那有枚参将大印,当下就取了过来往上一盖。见是武将的印,老秀才非常惊诧,又不敢问,讪讪就退了下去。
王爷部下的,总督部下的,这么多人等着当官,可恰好就是没人肯来当正四品的罗定知州,反而推本阻四,各式推搪,导致罗定三个月没有主官,这事听着荒诞,启究竟在也简朴。
胡老迈一介粗人,那里管得了这事,仓猝便叫人去请宋襄公和周士相。
究竟也确是如此,罗定这几年虽在明清两边手中来回易主,官员换了好几茬,可始终稳定的就是这些个衙门里的书办小吏,雷打不动!
罗定是广东的直隶州,按明朝的官制,直隶州与府同级,属州则与县同级,故而罗定知州的品级不低,与知府一样都是正四品,如此品秩,想当罗定知州的人天然多得去。可究竟倒是清军虽已占据罗定长达三月,然直到现在,广州那边也还没有筹议出新的知州人选,也没人情愿来当这四品知州,以是罗定的知州衙门一向是主位空悬,衙门里的大小事件都是由那帮书办小吏在筹划。
明末以来,明朝的文武官员提到清军无不谈虎色变,投降满清的汉人军队每逢军情告急时,便向清廷奏请“派真满州大兵来”,只要真满州大兵一到,哪怕就是几十上百人,拥兵成千上万的明军常常也是仓促败退,不敢与之一战。
有这帮生手在,宋襄公如鱼得水,底子不消他操心,罗定知州衙门就运转了起来,效力比他构造的那帮里正、大户还要快。
何况广东清军方才占据了郝尚久占有的潮汕地区,那边但是水米之乡,物产丰富,这等敷裕之地不比罗定这个鬼处所强上一百倍?不削尖了脑袋往那追求,反而来罗定送命,鬼才调呢!
周士相对这帮书办小吏没有多大歹意,也无甚么好感,宋襄公看到他们却非常欢畅,筹措着便让这帮人动了起来。
有去盘点州中赋税的、有去盘点城中人丁的、有去点算损毁物质的、有去帮手调和保持次序的、有去忙着张贴书记安民的....总之,这城中统统事件,不管大的还是小的,只要跟官府有关,这帮小吏们都给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