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国姓窃明 > 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

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少爷有所不知,这苏、湖二府的良田,确切种桑养蚕的多。只因湖丝和苏丝的质地特别细滑,天下数一数二,一担负地生丝的售价,能抵外埠两担不止。

再看这姑苏府的繁华街景时,顿时感觉“滤镜”都不一样了。连街边那些奄奄一息的船埠工人,都越看越像是流民。

不过邻近的松江府和扬州府,土质不如太湖周边肥饶,多是瘠薄沙壤,不宜种桑养蚕。幸亏灌溉仍然充分,以是广种木棉,松江棉布所用的棉料,倒有一小半是江北种的。”

沈树人:“事情的启事,是我想要一万两买个姐儿做妾,父亲却不松口,还卡我的银子。现在固然我病好了,那事儿却还仍然不肯松口。

郑鸿逵一听,顿时又多信了五六分。

“不必,这类处所人太多,并且流窜频繁,会出乱子的。我宁肯归去和父亲说,进步船埠力工的计件人为。但限定每天的工量,多用几小我便是。”

沈树人看着这统统,也略微惊奇了一下:“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太驰名了,哪有鱼米之乡还得从内里买米的事理?

而沈福听了这题目,立即来了精力,用一种“男人都懂的”语气,滚滚不断解释:

一年两季收成能保住一季,还不至于饿死太多人。

他们本来觉得只要给海员们一些钱、找借口放一天假,把他们调开,就能顺利搞粉碎了。

郑家人完整放松了警戒,两边又聊了一会儿,沈树人就留下礼品、有说有笑地起家告别。

郑鸿逵不动声色地接话:“倒是略有耳闻。”

沈家父子为了尽量保密,这类事情操纵起来必定知情的人越少越少,也就不成能让本身船上的浅显海员都晓得黑幕。

港区沿江一溜儿都是各种商行、货栈,行人如云,最多的就是米铺和绸缎庄、棉布庄。

如果去了南京,这边又不能给那些相好的姐儿赎身,岂不是要分开两地?虽说十里秦淮也多有烟柳,但我是个怀旧的,总得等这边的放下了,才好解缆。”

这四周的堂会,代价公道,多有本地豪绅贴钱运营,算是跟穷秀才们结个善缘――少爷,斜劈面第三家,便是咱本身家开的。”

本来,沈树人瞥见路旁铺面很多都挂着彩灯笼,固然明白日的没有点亮,但一眼就看得出是文娱场合。

如此,“沈廷扬至心想让沈树人耐久请病假”这个烟雾弹,也就实打实通报给了郑家。

因而,郑鸿逵也跟着厚着脸皮进了这座北里,一起听曲。

“去船埠?可有我们帮得上忙的。”郑鸿逵随口客气。

他唯恐沈树人送信上船后、跟着船就直接跑去南京,赶紧表示:“这么巧?愚叔刚好也想起,本日要去船埠上接一批货,一起走一趟吧。”

如许就能顺势给郑家人一个机遇,让郑鸿逵主动提出“我们郑家刚好也有船要去南京,不如让咱帮你捎这封信”。

……

还好沈福和沈寿刚才已经想过体例了,沈福赶紧说:“幸亏刚才探听过了,本日表少爷刚幸亏咱家在船埠上开的那家北里开堂会,请了很多客――少爷您还记得吧?就是一早来的路上,咱路过的那家自家开的北里。

谁知,海员中冒出一个志愿不拿加班费都主动为仆人996的家伙,夜里也守在船上勤恳地巡查,成果把方才粉碎了的桐油打麻部位临时补漆补上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