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趣 怪异起[第2页/共2页]
帝君浅含笑着,拿食指轻点我鼻尖道:“归去将那些诸子百家一把火烧了,不准再看。好端端一个女儿家,净看些不三不四的。”
我笑吟吟道:“臣等会儿便着人将那百余册子送到宫***君上学习鉴戒。”
我一时候愣了神,想不到他还真想要。现在要来何用?独一的用处岂不是与那凤雉颠鸾倒凤?
不与天佑王联络姻亲,便是站了帝君的队。当时还是储君的帝君青华,天然会顾忌天佑王与朝臣蒙上一层姻亲干系,权势过大。
帝君笑道:“你这没心肝,朝堂之上送来一册春宫,还要与群臣共商。本君真是不懂你这脑袋瓜子里装的甚么。”
我心中一热,一股暖流窜遍满身。他是真懂我的,是真懂我的。
箫崇端道:“荐之去舫城,至今未有消息传回,不知国师可否晓得内幕?”
我笑道:“尚书胡涂了,只怕帝君心中早有定夺。至于我那道折子……实在没起甚么感化。”
朝后帝君留下我,屏退宫人及内侍。宽广的朝殿上只余我一人,帝君踏阶而下,沿着中心的玉阶缓缓朝我而来。
我笑道:“总归这册子君上是不筹办偿还了是也不是?”
箫崇端多年来在朝中如鱼得水,恰是因其一向站的是帝君。畴前的先帝,现在的帝君青华。如此也能说得通,为何箫崇端为人呆板中正,只要在面对帝君时,才会出言奉承。
箫崇端道:“老臣在此等待国师,只因另有一事想就教。”
我出列施礼,恭敬道:“臣附议。”
朝上诸人,克日为大瑶之事多生争论。多数朝臣觉得,既然大瑶已降,自当为青州从属之国。一方面要多纳赋税,充盈国库,一方面当严格管控,制止故意人复国。
帝君冷冷扫过我,将折子丢在大案上。道:“此事容后再议。”
帝君看了我三秒,道:“多谢。”
箫崇端微微点头,互行福礼后道:“帝君可有难堪国师?此事争论多日,还是帝君看过国师所呈奏折后,才做了定夺。说来,老臣要替百姓多谢国师。”
说罢我便一溜烟跑出朝殿,走至宫门辩才见箫崇端站在宫墙下。
我言语间不免阴阳怪气了些:“客气了,帝君高兴便好。”
箫崇端平生育有一女,先前太后成心拉拢天佑王与其女,箫崇端恐是发觉太后有此意,便将女儿许配给当时刚秉承侍郎位的孙荐之。
我道:“为今尚早,构筑堤坝水库的事,恐尚不能见效。能救济部分哀鸿,不使灾情扩大,便是不错了。”
我查过箫崇端的身家,虽行事中正又不失油滑,朝中派系谁也未曾拉拢到他。只传闻与青晴先父,前相柳肃是莫逆至好。
只怕箫崇端在此,便只为“就教”一事,所谓问怀我是否遭到帝君难堪,不过铺垫一番罢了。而能让独善其身的箫崇端不吝当众留下就教于我,恐怕与孙荐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