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经年再见中[第1页/共2页]
过桥后便是上山的路,帝君、公孙喜及侍卫,我,甄繁华及羽林卫,另有许将军派的数十个带路的兵士一起谨慎谨慎,步步防备,终是安然的到了潼关卫。
我将帝令传下,全队抓紧脚程,终是赶在日落前到了怀门。还是送过通关文牒,便顺利的入了城。
不过,帝君这话较着是话里有话,他想见玄一,又何谈一个也字,我们这些人中,也只要我同玄一有些友情,虽说玄一与我为故交,但我此人向来对豪情一事冷酷的很,也谈不上一个想早日见玄一。
三今后就是除夕,关内的酒楼作坊大多关门闭了谋生,只要路边的小摊子上卖着些红灯笼、胭脂花、剪纸窗花、元宝蜡烛、双鱼年画等物。
潼关乃首要关隘,故通行及门禁轨制较之青州他城极其严格,行人若要通过潼关,必经金陡门或怀门两门。日出,城开,商贾百姓游人可出入潼关,日落,城闭,制止通行。
帝君这话说的,好似他不想尽早见驻守潼关的玄一将军普通,说来,我不过是想吃玄一做的饭想得紧,帝君则更焦急见玄一将军体味军景象势才是。
卖力关内安防的许将军说,为防敌军偷袭,玄一早晨也宿在潼关卫,问帝君是召玄一将军回关内,还是亲身去一趟豹丕山上的潼关卫。
这话是路上一老妪对我说的,这里的人长相粗狂,脾气也颇豪宕,哪怕关外烽火不竭,关内的他们,仍旧每日还是做谋生。
帝君斜着眼看车外的风景,这一起冷落,冬寒料峭,路也不好走,我实在不知有甚么都雅的。
帝君又问我,是该本日去,还是明日去。
畴前无战事时,每年湘江春涨,便引来青州及九州他国无数人观景,游人之多,春涨之撼,乃九州之罕。
我恭谨地答他:“臣,忧君上所忧。”
直到我将此中的短长因果都说尽,帝君都未正眼看我一眼,只在我说完后“哦”了一声,又连连嘲笑数声,还问了我一句极没脑筋的话:“急不成耐的要见玄一是罢?”
这确切是件要紧事,若非甄繁华提示,我亦未推测潼封闭城的时候要比其他城早上很多。故而,为防万一,我便硬着头皮前去叨教帝君。
北近豹丕山,四周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小的羊肠小道,来往仅容一车一马,有“细路险与猿猴争”之名。
潼关地处湘江渡口,居寿春、临淄、淮阴三城冲要,扼帝城至襄平驿道关卡,乃从陆路收支青州之锁匙。高傲漠、青溪、石三城易主后,大瑶国与青州的边关之城退居整三百里,易为潼关北,潼关南则紧临柒州国,故潼关为我青州关内、关外两重关防要隘,若潼关北破,则大瑶帝君一声令下,便可长驱直入,直捣青州帝城。
而潼关内,城池南高北低,东、西、北三面城墙高五丈,而南边的城墙,最高处有十丈。全部城池周长近十二里。共建有东金陡门,西怀门,上南门、下南门、大败门、小北门共六门。
帝君仍旧斜着眼看窗外,回我句“好一个忧君之忧”,便让我出去了。
潼关自三城失守后,为青州关防咽喉之地,又与大瑶烽火比年,为重中之重,为御大瑶打击,防柒州突袭,帝君命令撤都尉府衙,在潼关东南西北四周设潼关卫,东西各驻兵两千,南北各驻兵一万,玄一此时正在豹丕山上潼关卫处,此处有玄一从帝城带来的精兵五千,故潼关北共有兵士一万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