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老三团”-现在的65集团军[第2页/共2页]
第三次三团:1937年8月20日,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原下辖的红一团、红十三团、红三团别离改编为1、2、三营,共13个连队。原三团缩编为独立团第三营。同年十月尾,独立团扩编,称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兼称一分区)。又由四个军赤军连队与处所抗日游击队合编,组建了独立第一师三团。
曾在1985-1992年任第二炮兵司令员的李旭阁出自该军194师。
3月13日,晋察冀军区令重新组建三团。于19日,在涞源上庄,以上寨、灵邱、涞源抗日游击支队和部分赤军骨干为根本,组建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新三团”,俗称“涞源团”,团长邱蔚。
第二次三团:同年,12月尾,在陕西宜川县临镇规复“红一师”番号。老三团规复时,由一团(大渡河连)、二团骨干、三团陕北新兵组建而成。即以红一军团部和红1、红十三团部分干部骨干及两个连(气力有四个排)185人和陕北325名新兵合编组建3团;
该个人军所属的名誉单位有:
老三团的赤军最多,战役力最强,设备最好,并且流行“拳头思惟”,碰到仇敌只要一个字“打”,说打就打,死打没筹议。
1985年编入该军的207师前身是1949年9月百姓党军绥远叛逆兵队,曾插手过绥远抗战。1952年叛逆兵队第36军107师、第37军110师合编为第69军107师,1969年改成69军207师。
1938年8月12日,新三团又一分为二。一部分编入二团;涞源支队另一部分则由肖应棠带来的赤军分队――红三团的七连、九连、窥伺排三个战役排和抗日游击五支队(亦叫五分区)主力合编,兵员气力,兵器设备大为增加。涞源支队与五支队归并后,仍叫三团。团长纪亭榭。俗称“老三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