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百零八章 明镜尘埃[第1页/共2页]
安宁仿佛看痴了,一个身披法衣的和尚徐行走到她身边,跪于蒲团之上,手里握着一串佛珠:“请公主殿下节哀,贫僧会为乔公子日夜祈福超度,盼其早日往生投胎。”
千梵刹,安宁身形笔挺,跪于佛像前,双手合十,闭目朗读着往生咒。朗读结束,她展开眼,抬眼望去,佛像高达十丈,面庞慈和,低头望着芸芸众生,神情仁爱。
太子杨钰皱眉:“你要谨慎。”
圆和法师缓缓扑灭手中的香烛,沉重地叹了一口气:“佛前不打诳语,公主殿下,有些事,清楚与不清楚,晓得与不晓得,又有何辨别?”
安宁点了点头。她站直了身子,替太子理了理衣领:“回宫后,就和父皇说,我和玺王都想陪着母后,不想归去了,本年也不回宫过年了,你如果有空,就多来看看母后。”
安宁在枫痕和暗卫的护送下回到了乔家古宅,已经靠近傍晚。全部古宅兵甲林立,保卫森严。
安宁点了点头:“我想和祖父出去逛逛,我还没去过很多处所呢。”
安宁又对杨佑说道:“佑儿,这是母后。”
那座皇宫,对于统统人来讲,都是一个悲伤地。但太子身为国之储君,却不得不归去,那是他的身份束缚着的尊荣。
她初次提起本身的疑问:“为何要去暗害玺王,嫁祸李家?”如果他不去暗害玺王,还能够有一处安静之所。
――《大梁-玄和年间国史-忠义伯传记》
玄和三十年,宫中春秋宴,惊现北戎刺客,太子遇刺,幸得乔氏子孙相救无恙,乔陌白受刺身亡。帝哀恸,视为忠臣,亲笔追封为忠义伯,十月初九,以黄金玉石为棺椁,由太子、卓睿亲王世子杨斌等八位天潢贵胄扶棺送灵,厚葬于皇陵,常伴于帝王墓侧,极尽哀荣。乔陌白,字子博,乔国公嫡长孙,尚未弱冠,文武双全,天子宠儿,未及娶妻,亦无后代。
世人抬开端望向她,杨钰站起家,朝她走来,身形有些肥胖:“送到寺里了吗?”
李家的罪过,用百口的性命来抵,实在过分冒进了,焦急着认罪普通,几近死路一条。
圆和法师摇了点头:“统统恩仇是非,皆似明镜灰尘,拂去了,就看不见了。”
太子杨钰坐在正屋陪着皇后娘娘,杨钰拿着一本话本在念,皇后娘娘侧耳当真听,神采带了点天真和苍茫,仿佛还没有完整规复神智。
青烟救下刘段城后,将之藏于千梵刹养病。刘段城醒后哀思难抑,两度丧妻丧子,两次家破人亡,就是铁打的心,也接受不住,他一心求死,只求地府之下与家人团聚。
乔国公乔楼风站在院子里的一棵红枫树下,秋风萧瑟下,满地血红的枫叶。
她来到母后身边,握着玺王的手对母后说道:“母后,这是玺王杨佑,佑儿。”皇后娘娘转过脸,看向安宁,又看向玺王,仿佛不是很了解。
杨钰深深望着她:“你要走了?”
只是他们没有去离宫,而是来到了无人晓得的乔家古宅,如此,在火食罕至的古宅安静地糊口,也快两个月了。太子的来到,安宁能感遭到母后很高兴。
风云无阻,谁都拦不住。
玺王由奶娘抱着坐在皇后另一侧,奶娘没敢让他玩拨浪鼓,太喧华了,只是给他布偶玩。
安宁低下头,侧身问候:“刘大人安好。”和尚摇了点头:“削发人不染尘凡,还是称呼我为圆和法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