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暗 红稀 出 凤城 第三十八章 小竹山[第1页/共4页]
――也恰是因为这一次避雨,卫伯玉与吊挂于茅舍以内的《竹山小记》经苏期赞成和传播,立名天下,被推为前朝草书第一人。
比方说城外的小竹山。
新荔是卫长风近身使女之首,因为卫长风未用帷帽,不必使女服侍,现在正带着柳叶、樱桃、水杏三名使女在清算带上山来的食盒,挑着卫长风爱吃的时果糕点,见本来服侍着卫长嬴的绿房向本身走来,先是一惊,待听完,倒是笑了,和她低语几句,绿房返来便奉告卫长嬴:“蜜斯,那不是外人,是我们卫氏后辈。”
但是……
傍驿道、临凤河的小竹山,说是山,实在不过三十余丈来高,遍山植竹,即便隆冬也能享冷风习习。
数百年卫氏桑梓地的凤州,即便四周无高山大川,然靠着卫氏层出不穷的名流官宦,也感染了连缀不断的书香气味,加上卫氏累年以来不竭补葺修建,州城表里,可游之处非常很多。
而这三间茅舍之南,东西隔庭相望,各有一间以回廊相连的窄房,应是供仆童所居。舍前立着一道篱笆,上头缠着牵牛花,这时候已经开过,闭起来了,蔫蔫的耷拉在篱笆之间。
“茅舍倒是就在上头,不过那儿有甚么都雅的?”卫长嬴诧异道,“就是平常的一座茅舍,和我们花圃里的差未几。”
与头顶被日头照得碧绿通透的竹叶相映,似与尘嚣相去万里,风从袖底翻出,清冷之间,世人都觉一片心清心静,暗赞不愧是名流故居,虽非高山,却驰名山气象。
卫长嬴惊奇道:“表姐看好了吗?”
宋夫人说,她能够放纵侄女的,也只要出阁之前、还在卫家的这几日了。
赞过处所,世人目光都落在了石碑上。
她还没举出接下来预备的景色,宋在水却惊奇道:“我还没去竹山先生的故居呢!”
卫伯玉是前朝时候凤州卫氏旁支后辈,他脾气旷达,不爱退隐,醉心于书法,成年以后长住小竹山,不与外人来往,即便在卫家也是冷静无闻。但他年四十余岁时,当时的海内名臣苏期告老回籍,在回青州的路上,路太小竹山,因逢大雨,往山上寻觅避雨之处,就撞到了卫伯玉在山间的茅舍以内。
卫长嬴为宋在水先容了一句,四下一张望,道:“啊,本日倒巧,这儿没
如许一群人簇拥上来,自会轰动看管之人。几人还没走到篱前,就见茅舍后绕出一名玄衣老仆,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边快步过来,因为看到女眷,固然宋在水与卫长嬴已将帷帽戴上,但老仆还是不敢近前,隔着七八步便止住脚,遥遥一揖,正待说话,卫长风已经叮咛道:“二位姐姐敬慕竹山先生时令风仪,特来瞻仰,尔不必多礼,且退下。”
当初派这老仆在这儿守着茅舍就叮咛过要每日打扫、不使屋中堆集灰尘的,这老仆方才也说了朝晨才打扫过。但宋在水和卫长嬴如许都属于极娇贵的人,一个老仆的打扫当然不能让她们放心。故此几位大使女领着婆子出来又把器具擦了一回,这才出来请三人入内。
卫伯玉距今已有百余年,这方石碑,存世亦然,基座等处,都生满了青苔,唯独岩上笔迹明显常有人擦拭,倒是清楚洁净,只要几片竹叶,飘飘落于其上,不觉遮挡,反而更添笔迹当中的高洁出尘。
拜当年那位阀主所赐,久而久之,这不高也不深、除了竹海涛声外别无异景的小竹山,就成了海内着名的名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