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镜里乾坤 (5)[第4页/共4页]
兄弟三人暗觉骇异,但既然敲开了屋门,也只要向对方申明来意,三头人听罢来者遭受,甚为怜悯,就将他们请进屋来,那兄弟三个连连拜谢。
施耐庵心知是那乞丐恩将仇报,趁己不备,盗走了竹简兵法,未成想人间竟有如此狼子野心之辈,不由得追悔莫及,却也无可何如。
施耐庵的弟子罗贯中,暮年间有志图王,也曾投奔张士诚及刘福通插手叛逆兵,但未遇明主,都没能获得重用,只得遁隐江南,以撰写戏偏言书为生。在施耐庵下狱后,罗贯中求到刘伯温府上,望他念在昔日了解的份儿上设法相救。刘伯温当即上书请命,又劝施耐庵在狱中将《江湖豪客传》改成《忠义水浒传》,在八十回本以后另加四十回,专讲以宋江为首的草泽豪杰受了招安,报效朝廷,为国尽忠,才使得施耐庵免于一死。
康熙年间,吴三桂发兵造反,云南与外省连接的几条门路,都因战乱而被封闭,很多外埠人受困没法返乡,当时有潮州客商张氏兄弟三人,为了逃出云南,决定穿过蒙乐山,何如不识途径,在深山里步行了十余天,一向没找到路,温饱交煎之际,只好采草根充饥,饮露水解渴。
施耐庵心中惊奇不定,站在破庙中茫然若失,还没回过神来,俄然脑后被人狠狠打了一记闷棍,当即昏倒在地,等醒来以后,发明脑袋上尽是鲜血,“兵家法门”不翼而飞,而阿谁躲在泥胎中的少年乞丐,也早已不知所终。
刘伯温深感其德,今后充为智囊,跟随摆布,多次献出奇谋良策,使义兵取襄阳,收滁州,平芜湖,克承平,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两岸,诛灭张士诚、陈友谅,然后挥师北上,直取多数,将元顺帝逐回漠北,终究建立了不世之功。
幸亏施耐庵已将“兵家法门”尽数记在脑中,当下仓促忙忙离了荒山野岭,厥后他度量宏远,投奔到农夫叛逆兵张士诚帐下,充为军中幕僚,运营了很多攻城夺地的奇计妙策。却因张士诚居功自大,专断专行,亲信佞臣,冷淡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取,因而愤然分开平江,而后心灰意冷,浪迹江湖,很多年后他才晓得,当初本身在深山里援救的少年乞丐,恰是大明朝的建国天子朱元璋。
不出施耐庵所料,洪武天子公然开端大肆殛毙功臣,前后有四万多文臣武将遇害,军中为之一空,更不答应“兵家法门”留活着间。罗贯中暗恨朱元璋残暴暴虐,发誓让“兵家法门”传播后代,但朝廷上法度森严,明写兵法无异于自寻死路,何况也没有书商胆敢出版印制。
朱元璋担忧竹简兵法落入别人手中,早已将竹简付之一炬,可一想到人间另有某小我把握着“兵家法门”,便寝食难安。但他并不晓得施耐庵的身份姓名,时隔多年,也没法再按当年的形貌缉拿此人,因而暗中颁下密旨,命各地严加搜捕“兵家法门”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