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所有的错误都要一一犯过,每一个经验都需要[第1页/共5页]
1901年经济大繁华,我也挣了一大笔,对于我当时的年纪来讲。还记得阿谁年代吗?国度空前繁华,这是产业归并和本钱整合的年代,本钱打败了我们畴前见地过的统统的统统,并且大师疯了一样拥进股市。传闻,繁华期之前华尔街曾吹嘘日成交量一度高达25万股,也就是2500万美圆的证券成交额。而1901年,日成交量就已经达到了300万股。大家都在赢利。钢材财主们也拥进纽约,这群百万财主不在乎钱,就像喝醉的海员一样挥金如土。只要股市的游戏能满足他们的华侈欲。我们见到了华尔街汗青上最高端大气的玩家:包含以“跟你玩一百万”著称的约翰・盖茨和他的朋友们,约翰・德雷克、洛伊尔・史女人等等;另有里德・利兹・摩尔和他四周那一帮人,他们卖掉部分钢材股后收益庞大,几近买断了公开市场上的罗德岛体系股票;另有施瓦布、弗里克、菲普斯和匹兹堡个人;更别提那几十号固然在市场大洗牌中落败,却在股票汗青上留下“大赢家”名声的人了。人们能够买卖任何股票。詹姆斯・基恩23为钢材股开辟了市场,一个大操盘手几分钟就兜售了10万股。多么巨大的期间!多少巨大的赢家!并且当时候还不消交股票买卖税。这类好日子仿佛会一向持续下去,底子看不到起点。
场内拜托人帮我买进,但买进价不是让我转变态度的代价,而是买卖所接到买单时的代价,比我估计的均匀高了15点。一天35个点的丧失,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
为了尽量降落报价器滞后带来的倒霉结果,我曾经尝试限价买卖,成果发明市场底子不共同。如许的亏吃多了,我只好放弃了这类做法。我本身都不明白为甚么过了那么久才学会这个简朴的事理:绝对不能在股价的短期颠簸高低注。我应当把目光放远,瞻望市场的团体趋势。
要想在股市保存,人必须信赖本身和本身的判定。这也是我不信别人的建议的启事。如果我按史女人22的建议买进了股票,那就必须照他的建议卖出,如许我就得靠他。但如果卖出机会到了而史女人去度假了,那我如何办?不,老兄,靠别人的判定做股票永久赚不了大钱。我的经历奉告我:没人能够给我任何一个或一套建议,依托我本身的判定才气帮我赚更多的钱。这是个聪明人的游戏,我花了五年的时候才学会靠本身的精确判定明智地玩这个游戏,只要如许才气赚大钱。
那年初秋,我不但再次输光,并且对这个不能再赢的游戏感到极其厌倦了。因而我决定分开纽约,到他处另餬口计。我14岁就出场了,15岁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笔一千美圆,不到21岁就赚到了第一个一万美圆,然后几次赔光、赚回这一万块的本金。在纽约,我常常刚赚了几千块又很快输了出来。我最多赚到过五万块,可两天后又赔了出来。我没有别的技术,对其他行业一窍不通。就如许,几年后,我又回到了起跑线上。不,比回到起点更糟,因为我已经养成了一掷令媛的风俗,固然与老是出错比拟,这个风俗并不那么让我心烦。
当时情势一片大好,市场相称活泼。这总能让人欢畅,我顿时找到了熟谙的感受。面前还是之前那熟谙的报价板,上面写着我15岁之前就懂的说话。一个男孩做着我第一份事情时完整一样的活儿。还是那群股民,目不转睛地盯着报价板,或站在报价器前喊出代价,或聊着行情。就连设备看上去也和我熟谙的那些设备一样。氛围还是阿谁熟谙的氛围,就和我在伯灵顿股票上挣到人生的第一个3.12块时一模一样。一样的报价器,一样的股民,玩着一样的游戏。我自以为完整部会这个游戏,为甚么不呢?别忘了,当时我才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