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的细节[第1页/共4页]
到研讨所处置考古研讨一向是师兄的胡想,对一名汗青系博士来讲本来不是题目,但时下到处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坐办公桌翻故纸堆的考古研讨所面对体例收缩,别说进新人,旧人还在担忧被分流呢,这类环境下,只要请在学术圈里名誉响、名誉高的导师亲身出马,不然半点但愿都没有。
如果申克飞能活下来,也像蒋鼎文一样写回想录,或许能轻而易举解开独立团湖南之行的谜团吧,可那样一来我的毕业论文就泡汤了,汗青与实际老是如许不经意地胶葛在一起。
以导师之夺目应当早看出这份选题陈述有尹师兄的文风,我面红耳赤,低声道:“是,感谢传授。”
选题陈述完成后,特地遴选了一个阳光亮媚的下午,趁导师表情特好的时候毕恭毕敬呈上去。
“是啊,我筹办明天就解缆。”
这段时候我与尹师兄走得很近――不近不可,博士毕业论文选题期近,导师审题之严格在学术圈里众所周知,有人乃至说只要能过导师这一关,以他在同业中的声望与号令力,论文辩论便无题目。我持续报了三个选题皆被否定,上报第四个时导师已有不悦之色,将我耗经心血写成的质料往中间一扔,说:“这是干甚么?各处撒网,广种薄收?系里课题研讨压力很大,我不成能老跟你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沉下心来好好想想,考虑成熟后再来!”
我沿着他的思路想了会儿:“这类选题,事前筹办事情应当没题目,有你帮手导师那边也绝对OK,可万一调查不出成果如何办?”
我定睛一看,照片上,厚软的黄缎中间摆放着一个古色古香、状若仙鹤的紫沙壶,失声叫道:“这不是申克飞的小茶壶吗?”
他摆摆手:“闲话少说,从速筹办质料,过几天我点窜润色一下交给导师。”
“对了,关于研讨所的事停顿如何?导师承诺帮手吗?”
“那又如何样?”我傻乎乎地问,感受思惟开端滞后,跟不上天赋的脚步了。
“另有,到时叫上尹子彬,他对中国近当代史熟谙,说不定对你有些帮忙。”
0
尹师兄是导师最赏识的对劲弟子,常常有幸参与国度级学术课题的实际摸索与研讨。在我们几个汗青学博士生中,尹师兄勤奋的时候起码,可写出的论文常有神来之笔,洋洋洒洒尽情澎湃,细细考虑又天衣无缝,有理有据。难怪导师说做学问实在需求天赋,爱迪生关于“天赋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的教诲常常作为门生们的座右铭,可惜他的原话前面另有一句,“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更首要”,砍掉后半句全部意义全被弄拧了。
无法之下只好请尹师兄脱手互助,他体味导师的脾气和学术兴趣方向,有他出运营策选题通过的概率很大。尹师兄很卖力,应允后一头钻进图书馆找了四五天,终究翻出1944年这段汗青。
“哦,愿闻其详。”我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导师说这句话时我们茫然发楞,只要尹师兄暴露会心的浅笑。厥后导师感慨道,孔夫后辈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说获学士学位的不敷百人,而获得他真传者不过颜回等寥寥数人,可见择良师易出人才难,古今亦然。
但愿他能胜利,我想,做学问的人能研讨本身感兴趣的课题,实乃人生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