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包山远见,延师教子[第2页/共2页]
王氏单独坐在房中,手捧着古镜,暗自感喟:“叔叔、婶婶这两人,为了那点产业,竟做出这般凶险的事儿。老三年纪小,哪能看破他们的心机。我和包山虽有所发觉,却也防不堪防。真担忧哪天他们弄出大祸事来。” 正想着,包山从内里走出去。
他深思半晌,长叹一声,对王氏说:“我看三弟将来绝非池中之物,他气度不凡,行事又异于凡人,今后必然有大出息。我和二弟小时候没机遇读书,吃了很多亏,现在可不能再迟误三弟了。不如请个先生来教他,如果三弟能学有所成,谋个一官半职,我们家也能改换门庭,不消再受那些赃官贪吏的气。你感觉咋样?”
包公猎奇心顿起,心想必然要弄个明白,便加快脚步往前追逐。可那亮光就像用心逗他似的,跑得更快了,如何也追不上。包公跑得气喘吁吁,急得满头大汗,嘴里直嘟囔:“怪事儿,怪事儿,这井里咋另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路!” 但他性子倔,偏要追个究竟,使出满身力量,紧追不舍。
员外一听,感觉能管账目这事儿挺不错,便点头承诺:“行吧。不过,用不着请啥学问特别高深的先生,比我们强点儿就行。教个两三年,能认得字就够了。”
包山四周探听,得知了宁老先生的事儿,喜出望外。他赶快亲身登门拜访,见面后,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包山一看宁老先生,只见他面庞驯良,举止儒雅,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内心就认定了这位先生。
说着,包公从怀里取出那面古镜,递给王氏说:“嫂嫂,这是我在井里捡到的,您收好了,可别弄丢了。” 说完,便转成分开。
就如许追出去大抵有一里多地,那亮光俄然不动了。包公见状,眼睛一亮,一个箭步冲上前,双手用力一扑,终究把那发光的东西给抓住了。他细心一看,本来是一面古镜。这古镜款式古朴,透着一股奥秘劲儿。包公把镜子翻过来倒畴昔地瞧,可在这暗中的井底,也瞧不出个以是然,只感受一股寒气从镜子里披收回来,直钻心底,让人不寒而栗。
俗话说得好,工夫不负故意人。正巧隔村有位宁老先生,此人学问赅博,品德高贵,只是脾气有些古怪。他收门徒有三个端方:太笨的不教;到馆里只许带一个书童,还不准闲人随便收支;十年以内,只能是先生辞馆,不准店主辞退先生。因为这三个端方,再加上束修多少都不计算,以是一向没人敢请他。
这恰是:英才得遇东风人,豪杰来从喜气生。今后,包公踏上了肄业之路,将来又会有如何的奇遇与应战在等着他呢,我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