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惧官刑僧俗双认罪,伸正义乡人呈诉状[第2页/共2页]
这时张立也被带到堂前,女尼对他说:“我都招了,你也别再狡赖了。”张立无法,也只好承认了罪过。
刘大人看完,立即叮咛筹办肩舆,他要亲身去查验一番。轿夫麻溜地把肩舆抬到跟前,刘大人坐上肩舆,在执事的簇拥下解缆了。一起上,刘大人透过轿窗往外看,只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买卖应有尽有,就跟都城一样热烈。
很快,肩舆来到了五道庙前。刘大人下了轿,把公案设在庙前。他举目打量这座庙,只见庙不大,孤零零的一间房,四周没有围墙。刘大人坐在公位上,让仵作去查验尸身。仵作进了庙,叫人把尸身的衣服剥下来。刚解开衣服,发明尸身怀里藏着一张纸。仵作把纸拿出来,回到公案前,跪在地上说:“大人,这张字帖是从尸身怀里掉出来的,小的不知上面写的啥,特来陈述。”刘大人接过字帖一看,本来是一首诗:“自幼生的是野流,手提竹杖过江头。宿水餐风吟皓月,带露返来唱晚秋。两脚踏遍尘凡界,平生历尽古今愁。从今不傍人流派,街犬何劳吠不休?”刘大人看罢,心想:“这是个有学问的隐士啊,把这首诗呈给皇上,也不枉他留诗的情意。”因而把诗折好,放在纸袋里。
刘大人听完两人的供词,叮咛书办记录供词,让张立和女尼画押。然后把他们关进了大牢。
刘大人来到高大人衙门,把张立和女尼的供词交给了巡捕官。巡捕官出来通报,高大人看完供词后,内心既欢畅又惊奇。欢畅的是刘大人能把无头公案断得这么清楚,惊奇的是刘大人不惧下属,不好对于。
就在这时,俄然传来一阵喊冤声。刘大人从速叮咛停轿,让人把喊冤的人带过来。只见一个年青人跪在轿前,手里拿着一张状纸。刘大人问他:“你有甚么委曲,从速说。”年青人说:“大人呐,我叫吴旺,住在江宁府。我有个族兄叫吴祥,他家在上元县东边的翠花巷。吴祥在北京做绸缎买卖,挣了很多钱。他有个弟弟叫吴仁,是个举人。这吴仁心狠手辣,竟然在半夜把兄长暗害了,独占了家财。明天出殡埋在坟里,说是暴病身亡。我感觉此中有蹊跷,特来告状。”
这案子可真是一波三折,刘大人仰仗着聪明和手腕,让僧俗都认罪伏法。接下来又会产生甚么呢?让我们持续存眷刘公案。
刘大人坐在公位上,开口问女尼:“女尼,你到底招不招?”女尼答复道:“大人,我没杀人,招甚么招?”刘大人微微一笑,说:“你别急,等会儿就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