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古代神探断案传奇 > 第19章 赴东河巡三门砥柱 登北岸睹只手拔船

第19章 赴东河巡三门砥柱 登北岸睹只手拔船[第1页/共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林公体味本相后,走遍南北十五厅,逐垛查抄秸料。只见秸料堆放在事情场合和兵夫堡房,林立堤上。每垛长一丈,宽一丈一尺,上层为门垛,基层是滩垛。门垛世人可见,工程较完整;滩垛藏于下方,易作弊,常见题目有架井虚空、混用霉烂秸料,另有以旧创新的并垛、用新掩旧的戴帽等。历任河督都未查明这些弊端,此次林公亲身巡查,在百姓奉告下,对七千余垛停止勘察。他先测量堆秸尺寸,再查验秸料真假,发明题目当即责令官员期限赔补重修。百姓们纷繁奖饰,说河督当真办事,断根积弊,今后河防坚毅,他们能够放心。而那些卖力工程的员役,见林公查验严格,弊端无处遁形,急得不知所措。

一日,行至砥柱三门,此处位于黄河中流,水势更加湍急。林公极目远眺,只见两岸高山相连,中流五座山岳耸峙,将河道分为三股。林公指着先容道:“中间一道为神门,左边是鬼门,右边是人门,这便是中流砥柱三门。人门水势最缓,可行船;神门水势稍急,行船伤害;鬼门水势最急,毫不能行船,冒然驶入,船必颠覆。鬼门外有砥柱石、将军柱、打扮石;人门下有卧虎石。水势如此湍急,又有礁石林立,行船极易出事,可谓黄河第一险道。”林公巡查三门后,从人门驶出,绕到南岸停靠,随后带着廷玉等人离船登岸。此地名叫三门峡,皆是山脉,南三门庄在山脚下,堤岸一半依山而建,工程并不坚毅。以后,他们又前去北岸。黄河南岸属河南,北岸属山西。林公来到北岸,巡查北三门庄,只见峰峦叠嶂,树木碧绿,水光山色令民气旷神怡,忘怀旅途颓废。

林公深知本身对河务体味有限,是以连日勘察。他从北岸曹考厅查起,走遍黄泌厅,查遍上游,又从归河渡到北岸,查验下流曹河、粮河等地,用时一个半月。每到一处,他都向本地人详细扣问,得知黄河工程中,秸料是修防关头,却也是河工最大弊端。黄河水势湍急,崩决俄然,每年春季需用秫秸修垛防洪。但卖力工程的员役却将修垛视为敛财手腕,层层剥削经费,导致朝廷资金大量华侈,大多落入他们腰包。他们采购的秫秸,存在腐臭、以旧充新、虚报等题目,乃至用心将堆垛码放虚松,形成崩决,以便抢修赢利。历任河督虽极力清算,但弊端鄙人级工役,下级难以发觉,即便惩办下级官员,弊端还是存在,百姓深受其害,对舞弊员役恨之入骨,以是林公扣问时,他们都照实相告。

世人沿堤前行,不知走了多远,正看得出神,忽见一老衲人从半山腰快步如飞地朝山下奔来。林公对廷玉说:“你看那和尚,五六十岁了,还能如此敏捷下山,真是老当益壮!”廷玉答道:“看来这和尚会陆地飞翔术,在山坡行走如履高山。”说话间,老衲人已奔到堤边,见河中停着一艘空船,他解开缆绳,两手拉住绳头,回身将船拖登陆,藏进草丛。廷玉惊奇得合不拢嘴。锡朋在旁说道:“这条船少说也有三五百斤,他拖起来却轻松非常,这老衲两臂恐怕有千斤之力。但他为何要把船拖登陆呢?此中必有启事。”

这位和尚是北三门庄禹王庙的方丈定涛。相传大禹治水时,见砥柱三门水势险要,船只过鬼门十有八九会翻,便在北三门庄逗留三年,试图化险为夷,却因水势为中流山岳所激,人力难改,只能定名流、神、鬼三门,并刻石警示鬼门伤害。先人感念大禹功德,在山上建禹王庙。定涛和尚出身峨眉山,天生神力,又拜飞飞上人门下,在峨眉山苦练二十多年,精通表里武功,能徒手缚虎,且德行高贵,发誓不开杀戒。前些年,他来看望抱病的师兄普涛,普涛自知命不久矣,便留他继任方丈,至今已有十多年。庙中略有田产,香火不竭,积累了很多财帛。本日,盗匪戈源、戈泳兄弟伙同高大麻、尤7、周秃儿等人,乘船到此,假装进庙烧香,突入寝室,抢走统统值钱之物。定涛和尚没有抵挡,而是跑下山将盗船拖登陆。论本领,他对于这五个强盗轻而易举,但因发誓不开杀戒,便想出此计。他料定盗匪无船没法分开,定会要求。公然,五盗见他神勇,乖乖偿还财物,狼狈逃脱。林公在旁看得清楚,一边往回走一边对廷玉说:“这位老衲智勇双全,严守佛门戒律,不杀生却能震慑强盗,实在可贵。”说着已到堤边,由廷玉扶着登上官舫,叮咛返回行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