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亢家豆腐[第1页/共3页]
道了谢,喝了口茶水,朱慎锥趁便就教起年青人的姓名和身份,等年青人报了名字和身份后才晓得,这个年青人竟然是亢家豆腐作坊老板的宗子。
“别说是浅显老百姓了,就连达官朱紫也经常在我家订豆腐,对了,您瞧见劈面的大宅子了么?晓得那是谁家的宅子?”
“你们家这豆花做的不错呀。”朱慎锥笑道。
说着,年青人冲着朱慎锥挑了挑大拇指,瞧着他一副高傲的模样,朱慎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儿子三岁,女儿一岁半,亢家的人丁并不算多,亢有福是兄弟两个,他是老迈,上面另有一个弟弟亢有禄。
这么多年下来,靠着几代人堆集下来的口碑,亢家的豆腐铺子在平阳很驰名誉,也就是朱慎锥因为很少来这里,并且糊口的圈子也和这边没太多联络,对亢家豆腐铺子不如何体味。
手脚利落地把碗筷先清算了,然后拿着搭在肩膀上的抹布擦了桌子,接着就几步就来到朱慎锥这边。
“刚才的吃食多少钱?”
“呵呵,如何说?”
“豆花一文一碗,饼子二文,您用了两碗,诚惠一共是四文。”年青人笑着说道。
“要不,您先去别处漫步漫步,我这边给您留着,晚点再过来取?或者您说个家在哪也成,我给您奉上门去,您看如何样?”
“老客,您喝点茶。”
“您不长来这吧?”
年青人略有歉意地向朱慎锥解释,还主动提出了要送货上门。
这个豆腐作坊是亢家家传下来的,传到亢有福的爹亢泰手里已经有三代了。正如亢有福之前说的那样,他们亢家最后并不是平阳府人,在正德年间因为饥荒从其他处所跑到的平阳,随后落户在这。
朱慎锥伸手掏了下怀里,数出四文钱来放在桌上,年青人客气隧道了声谢,收起了钱。
“竟然另有这类事?算是我孤陋寡闻了。”朱慎锥笑了起来,接着又道:“既然明天可巧来了,那么还真得买些你家的豆腐归去尝尝,对了,你们这豆腐是甚么代价?给我来些。”
两碗豆花下肚,朱慎锥吃的倒有些涨肚。
“您如果常来这就不会说这个话了。”年青人笑道:“我家这豆腐作坊放开了好几代了,每天这個时候来吃豆花打豆浆的四周老客可很多,不过我家做的最好的不是这豆花,毕竟豆花豆浆这玩意只是做豆腐顺手弄的,不是我说大话,全部平阳府要说其他的比不上,可要论豆腐那家做的好,我家但是这个!”
如果算上亢有福,就是第四代了。
这个答复倒让朱慎锥有些不测,因为这个代价不但不贵反而很便宜,特别是这豆花味道这么好量也很多,竟然只卖戋戋一文。
“没事没事,就是壶茶水罢了,又值不得几个钱。不过我家的茶可不如何好,您可别嫌弃。”
“哎呦,这多不美意义,在你这歇脚还白喝你的茶?”
朱慎锥笑着说本身归正没甚么事,如果便利的话就在他家铺子里歇歇脚,趁便等着他家的豆腐,也不晓得会不会费事他。
“哎!来了!”年青人正在不远处清算客人走后留下的碗筷,听着朱慎锥喊他赶紧应了一声。
年青人一挑眉:“平阳府刘家,刘善成刘老爷的家!我家的豆腐可专供刘家,刘老爷但是家财万贯,刘家在我们全部山西都赫赫驰名,就连刘家都公用我家的豆腐,您说我家的豆腐能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