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预先的布局[第1页/共3页]
项哲在电话里嘿嘿笑道:“振华,公司比来统统都挺好,你不在也没事。曹树林那边,我建议你还是去看看吧,如果他阿谁厂子真的不可了,嘿嘿……”
当然,要停止这类军队与处所企业之间的合作,要走的法度是非常多的,林振华也不希冀顿时就能够实现,只是先放一条长线在这里。他晓得,有过第一次合作以后,将来再停止近似的合作,就会变得简朴了。刘向海他们的科研气力是非常强的,如果能够构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机制,将来可谓是“钱”途无量啊。
“对了,老刘,前次苏联人的事情,有下文没有?”这天坐在办公室里闲谈的时候,林振华俄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刘向海点点头道:“我们已经联络过了,对方来了几小我,要乞降我们停止螺旋桨加工方面的技术交换。”
对于苏联将来几年的窜改,林振华是一清二楚的。苏联崩溃以后,大量的技术职员糊口无着,流失到西欧,带去了很多前苏联的科技服从。对于此事,林振华在后代也是常常耿耿于怀的。现在既然有了一个机遇,他天然要提早布局,先让刘向海他们与苏联兵工部分拉上干系,如许比及情势窜改以后,这层干系就能够阐扬感化了。
在这个新旧体制转轨的期间,有很多事情就是如许,很多部分离上具有丰富的资本,不晓得如何开辟。而别的一些部分,却在眼巴巴地寻觅资本。两边如果能够达成合作,则能够产生出对两边都大为无益的效益。林振华作为一个穿越者,有一个好处就是勇于冲破思惟上的监禁,频频能够做到抢先一步。
林振华本来的筹算,只是在上海转一圈便回浔阳去,谁知,没等他解缆,项哲找他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刘向海的办公室。在电话中,项哲奉告林振华,他的一个叫曹树林的老朋友,打电话到浔阳要找他,传闻是碰到了一些费事事。项哲建议林振华索姓从上海去一趟山东,看望一下曹树林。
“你奉告他们了?”林振华呵呵笑着问道。
对于刘向海来讲,林振华的建议也有其诱人之处。兵工科技在传统上都是不计本钱也不计效益的,对于这项技术将来能够产生多少收益,刘向海没有甚么直观的感受。他能够想到的,就是在引入汉华重工的资金以后,这项技术将能够获得实际,并且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支撑将来的科研,这对于推动器所来讲,可谓是雪中送炭了。
林振华的这些设法,都是建立在本身的先知先觉之上的,这些事情,他如何向刘向海解释呢?
林振华道:“我可没想那么多,我只是想让你们和苏联兵工部分之间建立起一些联络罢了。”
曹树林其人,林振华是记得的,这是几年前他在劳模会上熟谙的一个青岛搬运工,有过“青年愚公”的美称。这些年来,林振华与曹树林曾通过几封信,算是保持了联络。这一次曹树林直接打电话找他,看来是真有甚么事情了。
“承诺了。”刘向海道,“目前中苏干系已经和缓,军委的定见是,能够适本地展开一些两边的交换,当然,是以对我方无益有原则的。苏联方面主动要乞降我们联络,主如果从侧面体味到我们已经处理了庞大曲面加工的技术困难,想详细探听一下我们是如何做到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