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投石问路(求票)[第2页/共2页]
如果过分对峙垂帘听政的主张,一旦让久经宦海的八大臣看破了她夺权的企图,那不但前功尽弃,还会带来杀身之祸。
八月初八,董元醇奏折达到热河,八大臣细阅今后非常愤恚:这哪一条不是冲着我们襄赞八大臣而来!建议太后垂帘,本色就是在八大臣襄赞权力之上。
这一番话责备得很严,丽太妃非常惶恐,双膝一跪,涨红了脸说:“太后经验得是。从今今后,臣妾一定时候记取太后的话。”
十一日,两宫太后抱着小天子,召见赞襄政务大臣,要他们就董元醇所奏拟写一道圣旨,要求交由文武大臣商讨。成果引发了肃顺等人的激烈反对。
找一个没甚么名誉的董元醇来开这个头,恰是恭亲王的深谋远虑。
两边针锋相对,唇枪激辩,争辩非常狠恶,声音很大,竟把小天子惊吓得哭了起来,尿湿了裤裆。两宫太后气得浑身颤抖不已。
保举《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芳华》
辅政八臣内当然有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但是咸丰帝以帝王之尊,变动祖制,自上而下,属于违规;臣子倡言亲王辅政,则是自下而上,属于违法了。
二是提出另简亲王辅政,要求天子的近支亲王与旁支亲王载垣、端华一起辅政,实际上是要求恭亲王奕訢也进入辅政班子;三是要求为小天子遴选徒弟;四是建议清算吏治,特别是清算初级官吏步队。
第一,由董元醇建议,大要看来与北京和热河的太后都没有干系,使政变打算得以在其奥妙的状况下停止,不打草惊蛇;
西太后清楚地认识到,八大臣的行动直接关乎朝政的运转与否,如果措置不当,必将影响天下的政局稳定。纵使拖过了本日,可明日、后日又将如何?
因而,她发下同一天报上来的其他奏折,唯独将这一奏折留着没发,遵循宫中的规制,这称为“留中不发“,她要当真考虑一下对策。
此时的热河已经完整被八大臣所掌控,逼之太过,两宫及小天子随时有被挟制的伤害,而恭亲王又远在北京,一时难以构成照应。
“你别这么说。”东太后的语气极安静,“哀家也不是对你特别好。对你好,只是大行天子临终之前一再叮嘱,看在大格格的份上要我好好儿照顾你。你也该想着他身后还不放心你,本身把稳本身的身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