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训政[第2页/共2页]
“于来岁皇上亲政后,仍每日召见臣工,拆阅章奏,俾皇上随时随事,亲承唆使。”
体味到此,慈禧太后不免心生警戒,灯下展转考虑,总感觉这一两年,得要好好操纵。
先将内廷事件的全权,抓在手里。至于训政数年,三劝三让,还得要有一番造作。(未完待续。)
因而传观上谕草稿。亲政的法度是仿穆宗的成例,以本年冬至祭天为始,躬亲致祭,亲政典礼由钦天监在来岁正月里挑选吉期停止。
在此三个来由之下,所建议的不是训政,而是暂缓归政。
这三个折子在慈禧太后看来,是不测亦非不测。
“事情要挽回。”翁同龢看着醇王说,“请王爷跟军机再一起‘请起’,痛陈短长,务必请皇太后收回成命。”
第三个来由,实在并不首要,是说天子的满洲话还没有学好。满蒙章奏,当然有效所谓“国书”的,但是稍涉首要的章奏谕旨,都用汉文,以是满洲话不能听、不能说,实在没有干系,不过总也是一个来由。
公然能在这一两年中,完成本身的心愿,又能教诲天子成人,同时设法定下一重很实在的禁制,不让醇亲王在任何环境之下成为太上皇,也便能够心安理得地归政了。
第二个来由是说国事至重亦繁,军机处的章奏谕旨,当然已受命抄呈一份,请天子见习讲授,但大而兵农礼乐,细而盐务、海关、漕粮、河运,那能一一了然?批答之事,还待讲究;
主张是盘算了。但兹事体大,想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成语,要找亲信来问一问,看看有失算的处所没有?
慈禧太后到这时候才算完整部会全部短长干系,兼顾全局,很夺目地驳了世铎和伯彦讷谟诂别离领衔的折子,却准了醇亲王的奏请。
一共上三个折子,醇亲王以“发展深宫”的成分,单衔建言。王公及六部九卿由礼亲王领衔上公折,请慈禧太后再训政数年:
“莱山倒有个主张,”礼王说道,“上一个公折,请皇太后训政。”
这个亲信天然是李莲英,“你说呢?”她问,“是临时不归政的好,还是训政的好?”
但是这层深意,没有人能理睬,即令有人能体味,亦不敢说破。以是照情势去看,是训政的成分家多。
“主子不问真假,只问知己。”李莲英答道,
“我看亦只要这个别例了。”醇亲王说道:“上公折先要集会,明天总来不及了,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