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大福大祸[第2页/共2页]
只见载湉一身珠光宝气,样样是极新的黄色小马褂和宫中送来的黄袍,小脸一红四白,双眼描眉画黛,比平常更是神采有精力。
这些是略微多想一想就能明白的事理,等想明白了,便不免为皇后不平。
穆宗毅天子的称呼是定了,穆宗皇后,亦须有一封号,这用不着臣下参赞,慈禧太后在内阁拟呈的字样中,用朱笔圈定了“嘉顺”二字。(未完待续。)
赋性忠诚的醇亲王,一向觉得“家大业大祸也大”,现在片言之间成为“太上皇”,这祸是太大了!
至于“毅宗”,则是崇祯帝的庙号,亡国之主,更不成用。成果庙号拟的是“熙、肃、哲”三字,尊谥拟的是“顺、穆”二字,奏请两宫太后裁定。
庙号的第二字,天然称“宗”,第一个字,在阁议中,本来拟的是“熙”或“毅”,宝鋆和翁同龢都表示反对,说前朝只要一名金熙宗,酗酒妄杀,大家危惧,今后为完颜亮所弑。
同治皇后的成分,向来兄终弟及,最难堪的事,无过于措置这寡居的皇嫂。臣下亦曾议及,只是慈禧太后态度冷酷,大师就不敢多言,预备比及大行天子的尊谥和庙号议定了再说。
并且神宗初年,太后垂帘,与张居正表里相维,重用戚继光,荡平倭患,在汗青上颇露光彩。
这些故事,慈禧太后曾经在之前南书房翰林许彭寿、潘祖荫编辑的《治平宝鉴》中读到过,以是欣然首肯。
慈禧太后自道心境不宁,四岁的新君,便由钟粹宫的寺人抱着,临时归慈安太后扶养。潜邸来的奶妈,跟着到钟粹宫当差,能够教醇王福晋放心了。
“天子龙驭上宾,尚未立嗣,特以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秉承文宗显天子为子,人承大统为嗣帝位。侯嗣天子生有皇子,即承续大行天子为嗣,特谕。”
不久,宫女、丫环、侍女、醇王福晋和醇王妻妾挤满了一屋人,但谁也没有大声发言,都冷静地或站立,或来回走动,或手里捧着甚么东西,或小声嘀咕着,都环绕着小阿哥在繁忙着。
一面筹办奉迎四岁的新天子进宫,一面筹议,如何将这件大事,诏告天下。
这些都是绝大的疑问。
在天子崩逝今后,定策迎取嗣天子进宫,始终未曾让皇后参与,倒是有目共见的究竟。此后皇后以新君的寡嫂,住在宫中,算是甚么成分?统摄六宫的权职,究竟还存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