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扬威[第1页/共7页]
郑和也赞道:“殿下才情敏捷,熟谙经史。以后的唐宋和故元几朝,海上贸易都甚发财。”
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有一个闻名的商埠名叫“三宝垄”,内里并建有三宝庙和三宝洞。表达了爪哇对郑和的深深记念和感激。三宝洞中有记念郑和的石碑,乃是侨居于此的华侨所立。碑文云:“明永乐年间有郑和者,中国云南人氏。受命特派为钦差大臣,周游各国,故七下西洋。兹如爪哇,苏门达腊,孟加拉,亚拉伯等国,都是必经之地。受命以来,度量绥抚政策,鼓吹文明为大旨,所到之地,备受各国欢迎,且派使臣往还,借作投报之谊。五百年来邦交弗替,故吾侨来此餬口者络绎不断,几如过江之鲫。间者生于斯,食于斯,善于斯者,瓜瓞绵绵,数以百万计。推溯原委,非郑公功德之赐而云何?”
海寿叹道:“这些物事在大明平常得很,到了西洋番国可就奇怪。这些使臣都恨不很多带些,除了圣上犒赏的,还向圣上讨要。圣上一贯慷慨风雅,这每次光赏使臣就要很多银子。”
郑和苦笑:“是,微臣身为佛弟子,恭还礼佛,没想到竟被人当作可欺的了。”
郑和问永乐帝:“此次下西洋,宫里可有甚么喜好的物事要带回的?微臣贸易时也好一并安排。”
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便有很多沿路国度的使臣跟着一起回大明,参拜朝贡,瞻仰天朝风景。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永乐帝的慷慨欢迎。
第一次下西洋,便打了一场活捉海盗陈祖义之战。
瑈璇听了爪洼国的故事,望向郑和的目光尽是崇拜。在如许的大聪明大担负之前,本身的一点笔墨诗词小才实在不值一哂。
旧港,就是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东部)。广东人陈祖义在洪武年间犯了法,百口人逃到了旧港,几年打拼竟然成了旧港一霸及海盗头子。残暴刁悍,颠末的船只都要打劫一番。很多商船深受其苦,告到朝廷,永乐帝一听,又是活力又是好笑,我大明的一个逃犯,跑到西洋也能称霸海上,不成一世达十几年。
永乐帝念及这些使臣不畏艰险,远涉重洋,不过是敬慕中国虔诚大明,因而又大加犒赏,锦绮沙罗彩绢绸缎,茶叶青瓷,麝香樟脑乃至雨伞铁鼎等等大明特产,流水价自内府库中搬出,流入这些使臣的行囊。
永乐帝笑笑,不说话,这小状元是没见过兵戈,几万人就感觉了不起了。北征蒙古和靖难之时,动辄几十万人的对阵,郑和也从没怵过,或者说,就是当时候学到了个人军作战的本领。
永乐帝听着,含笑点头。这个小状元长得是弱,笔下却硬是有千军万马。郑和起首赞道:“圣上,陈状元这圣旨写得好。既显我大明泱泱大国之广博风采,这‘共享承平之福’又安抚了各国的担忧。”说着呈上了此次的路程。
朱瞻基笑道:“郑大人最短长的不但是打,而是该打则打,不该打时绝对不打,沉着沉着。”瑈璇不解地望着,朱瞻基便说了段旧事。
瑈璇心中一凛,又有些不平气,莫非在天子眼中,我是个高傲的?我多谦逊有礼啊!
瑈璇抢说道:“啊,对了!那段碑文我看到过:‘大明天子遣寺人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泛博,通臻奥妙,法济群伦,历劫沙河,悉归弘化,能仁慧力,妙应无方。’郑大人,佛牙舍利也是那边迎返来的吧?那如何还会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