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浮云半书(全集) > 第26章 附录2:唐诗朋友圈

第26章 附录2:唐诗朋友圈[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作为文坛魁首和墨客宰相,写出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就被当时很多同僚和墨客剖明过。

另有更多的@,产生在科举测验之前,考生向考官的“行卷”中。唐朝的民风真是相称的野蛮……现在高考之前,同窗你敢给考官来一首吗?墨客朱庆馀就这么干了,大考之前,他@考官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他自比为刚出嫁的新娘子,羞怯地问张考官:“夫婿,明天方才洞房花烛,今儿个要见公公婆婆,我的眉毛画得如何样?我美吗?”张籍看到以后很对劲,很快转发并批评:“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美人儿,你新妆打扮,明晓得本身美艳,但珍惜面貌却又反而不肯定本身的美了,就让我来奉告你吧。两位墨客以新婚伉俪身份相唱和。

在收集上很忙的杜甫,当年写诗也是很忙的。不过当时他还是一个小透明的存在。固然杜甫常常@当下的墨客们,比如他写《饮中八仙歌》,一下子@了八小我,说李白萧洒豪气冲云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道臣是酒中仙”,说崔宗之面貌美,连翻白眼也翻得帅气,“宗之萧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彼苍,皎如玉树临风前”……但是很少有人理他。

比如张九龄的老敌手李林甫,在一开端仍然存了拉拢的胡想,也给他写过诗。李林甫是驰名的奸相,没有进士出身,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没有文明,他以记念几个旧同事的名义,作了一首诗@张九龄,客观地说这首诗写得还是不错的,李林甫说:“常时陪宴语,今夕恨相望。愿欲接高论,凌晨朝建章。”粗心是说,回想起之前大师的欢声笑语,彻夜却只能远远地怅望,但愿能聆听亲的高论,凌晨一起把臂上朝。张九龄也很快答复了,回诗的名字很长,叫《和吏部李侍郎见教秋夜望月忆诸侍郎之什其卒章有前后行之戏因命仆继作》,也悠然回想了那几个同事,但是重点在这几句话:“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粗心是说,月光追逐着露水,月影在水中闲逛,使我的表情也随之泛动,大师在同一时候看到一样的美景,但所行之路却并不不异。这个回绝非常高雅有风采。

孟浩然有一首闻名的诗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内里有千古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的文辞都很美,不过翻译成大口语是如许的:八月的洞庭湖上,水天一色白茫茫。张丞相您身影就像这云蒸雾绕的湖面,如梦似幻;张丞相您的气度就像这波澜壮阔的湖水,撼动六合。请您给我个机遇吧。请您看我这只小粉丝一眼!

在向张九龄剖明的众墨客中,杜甫与王维天然不消说,最热忱的还要数孟浩然。

李白作为唐朝巨大的浪漫主义墨客,不但挥毫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如许脍炙人丁的诗篇,表达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并且热忱地写下《赠孟浩然》,让全天下都晓得孟浩然被他承包了:“吾爱孟夫子,风骚天下闻。”李白爱孟夫子,可孟夫子却只顾追着张丞相……贵圈真有生机啊。

唐朝墨客中,风行相互剖明“唱和”的民风,就像现在微博朋友圈里相互@一样,这在当时是一种文明征象。李白、王维、王昌龄、贺知章……这些大墨客都是圈内的活泼人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