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1页/共3页]
韩尚宫警告道:“‘非论上之是非’乃身为臣下者之本分。莲心姑姑授重担于此,定有其事理。我且只能奉告符长宫所问之二,至于其他,倚仗悟性乃成。”符、辛、耿三人皆庄严以授之聆讯。
符儿初度拜见,被这刘莲心拊掌摩挲之态弄得是七上八下,预感而后之路必定崎岖,无法之感在心肺间淡淡渗入出。
韩尚宫制止道:“后室非论前朝政事!何况老臣贪腐甚众,岂是一人所为,乃一朝之风矣!言尽于此,余的各自体悟,这亦是符长宫立行宫室所必经。”
猜想之际,符儿蓦地听闻青衣姑姑雷霆般呵叱:“去哪儿了?如何来得如此之晚?”
符儿豁然道:“为人臣子,行忠君之事,作规劝之文。《令箴》集众家之所长,言尽于此,若仍不采不纳,则祸将近矣。”
符儿喜笑,笑本身怎生忘怀赵九兄论责权贵之言,有云:权杖者宽仁与峻厉皆应有所据,乃使民风得以改良。万不成让百姓遭到侵害,莫要使生民身陷痛苦。不幸生民已在这烽火中多番蒙受罹难,就连上天亦心有不忍、泣涕涟涟。乃知赋税车轿源自百姓,国富兵强倚仗生民。至此,符儿乃觉文思泉涌,伏案写下八句:
五行二十句凡八十字《令箴》一气呵成。符儿当即相邀于辛氏、耿氏,二人称叹:此令若下,岂止让后室各宫历历在目,前朝百官亦皆隐惕其心。但恐怕文虽现好,推行却难,难在大家心底承认并遵行之。
政在三异,道在七丝。
辛宫娃测度道:“估计是花蕊夫人吹的枕头风,一来可保举姊妹,二来可借后宫浮名创前朝之事迹,助其夫君肃除奸佞。至于‘令箴’体用,我亦不甚明晓,只知行安慰鼓励之警句,多三字、四字短句,易于记诵为上。不管如何,符娃子得细心撰文,谨慎言语。”
符儿推却道:“莲心姑姑谬赞,小符岂敢。”
首句定下,符儿略微败坏,感喟了望,又回神近瞥手边的元符尚木枝,想起为学之年司礼贤女曾明示实施德政之三类吉祥:一曰害虫不犯境,二曰鸟兽受教养,三曰孩童有仁心。又告之周鲁官宓‘鸣琴而治’,以乐动人,人皆受薰而和乐朴素,政通人和,百姓乃得安居。遂接下铭之八字:
符儿独自往内阁去,只见祖尚宫笑容相语:“符长宫还不快与韩尚宫好好道个别,一会子搬离静云轩便是可贵相见了!”
符儿经世甚少,论及政令体制只能溯源黛眉神山。
感不易至心饰伪念故交落笔成文
耿宫娃道:“那就怪了!莫不是莲心姑姑用心刁难你?”
符儿一头雾水,执手韩尚宫道:“小符做了何错事须得搬离静云轩?”
木鱼子曰:
“莲心姑姑久等,符长宫带到。”祖仁氏向青衣女子行过礼,又为符儿绍介道:“这是尚宫局殿前姑姑,而后便是你在宫里的带路人,凡事皆要按姑姑之意行事,切莫孤负。”
公生明,廉生威。后代之冠冕。只要公且常公,廉有羁系,以是民不畏官。
见符儿昂首之态,青衣姑姑转而和缓道:“我叫刘莲心,青莲之莲,花心之心,唤我莲心姑姑便好。”
念之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扶养安绥。
为人父母,罔不仁慈?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辛宫娃从速趋往门边,探视一圈后将内阁之门紧紧掩住,转头道:“这倒是犯不着!只不过听闻莲心姑姑在宫中是个出了名的怪人,时而殷勤,时而乖张,谁也摸不清其真正所想。但因身材气质颇佳,后宫寺人宫女们皆称其为‘青面老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