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落子无悔(二)[第1页/共2页]
语罢,陆康接过管家递来的酒碗一饮而尽,众将与陆家男丁亦端起酒碗痛饮。只听“啪啪”一阵脆响,无数酒碗摔在地上,徒留一地齑粉。
昨日黄盖派人连夜从庐阳寻来三具上好的棺椁,又请入殓师为其殓葬。人手不敷,周瑜一向在侧帮衬,一夜未眠及至午前才得安妥,他未进水米,当即抬上马车,奔走到此,可谓经心极力。
不但舒城百姓未雨绸缪,陆康身为太守,亦是满心隐忧。
正值此时,忽有一长声“报”字传来,一名守城裨将飞奔进了陆府,跪地拱手道:“启禀陆太守,城外有异状!”
陆康闻言,霍然起家,堂中之将、院中男丁及大门外的百姓亦随之起家,势如山呼海啸,非常慑人。
跟着一阵庞大的构造轮转声,悬索垂垂落下,周瑜握起缰绳,正要驱车进城,忽听身后传来孙策的高喊声:“陆康守军听好了!陆家三将之死,我孙伯符一人担负,与周公瑾无半分干系!日落之前,我需求看到周公瑾无缺如初回到此处!如有人胆敢动他半根头发,我便屠你满城!”
昨日战后,陆康便下定决计,誓与围城军队决一死战,为此他连夜命人将陆逊和陆绩送往江东吴郡的侄子陆骏处。此战应是此生最后一战,陆康大手一挥,喝道:“拿我的宝刀来!”
管家趋步跑来,对陆康一礼,小声道:“大人,两位公子都送走了。”
周瑜不徐不疾,背手玉立:“周某身为居巢县令,乃陆太守下官,这是其一;我周氏一族与陆家素有来往,先父洛阳令之职,恰是仰赖陆太守举荐,这是其二;周某久闻三位公子高义,亲身为其入殓,愿聊表情意,这是其三。于情于理,周某不过是来此处记念,你们如此禁止,难道要陷陆太守于不仁不义?”
守城将领大声道:“棺椁留下,你能够走了。”
孙策放大宛马于郊野,旋即将银枪重重扎在地上,表示本身不会冒然进步半步。
当值将领睨着城下的周瑜,见他身形肥胖,单车一马,未带兵刃,疑其有诈:“把三具棺椁都翻开!”
陆康薄唇微颤,重重叹了口气,又问:“吴郡那边可都号召好了?”
陆府正堂内供奉着昨日战死的三名陆氏子孙牌位,几名女眷披麻带孝,哭泣不住。陆康一身戎装,立在堂前小院中,眸色非常森然。
府门外,半城百姓围坐于府街之上,隔着两进大门,立足而观。男人们挽着袖子、扛着锄头,妇女们则肩搭汗巾,手持绷带铲勺。不消说,只要陆康一声令下,这些百姓便会冲出城去,与孙策部冒死。
未想到孙策竟敢如此放肆,守城兵士咬牙切齿,只恨军令如山,不能乱箭将他射死。为首的将领强压心底肝火,依例问道:“来者何人!”
舒城城头,百名弓箭手拉满弓弦,严阵以待。门路绝顶,周瑜一身素衣白袍,驾着马车缓缓前行,三具上好的桐木棺椁并列车上。马车之侧,孙策骑着大宛马,手握十二锋银枪,银盔金甲,护送马车一起前行。
周瑜放下缰绳,对守城之将一礼:“我乃居巢县令周公瑾,此行只为送陆家三位公子回城,还请将军放行!”
陆康沉吟慨气道:“我陆家祖祖辈辈的荣光皆系于此战,毫不能让他们俩受连累。只要这两个小家伙安然无事,我陆家便香火永存。”
四方小城当中,贩子热烈,犹胜往昔。固然无人明言,但百姓们皆自发屯起了米盐,以应对随时能够呈现的滥杀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