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兵来将挡[第2页/共4页]
王翰林收到老泰山的十六道檄文气得牙疼。恰逢精华百日,柳富商从沧州来看外孙,不忍女后代婿难堪,就指导柳氏把黄家在都城的族人请来,照着黄氏当年的嫁奁票据查点清楚黄氏统统的陪嫁,一个铜板不留全数送回故乡让耀祖看管。
作者有话要说::)
精华请过父亲安,又笑对耀祖问嫂子好。王翰林见女儿懂事,神采都雅很多,坐下来顺手把柳氏面前的茶碗抬起来吃了一口润喉,道:“我和李大人筹议好了要做近邻,明日先去县里看看可有合适的宅院。如有就买下来,若没有,就先租几间屋住下来,渐渐买地再建几间草屋也罢了。”
柳氏听得这话,只看着王翰林笑。王翰林对劲的拈着髯毛,看着儿子笑道:“耀祖,为父退隐以后,每年的俸禄都要送一大半与你大伯补助书院的开消,你可晓得送了多少年?”
“二十八年!”王翰林傲然道:“每年年底你大伯都会寄一篇书院的开支帐与为父,爹爹都未曾拆开来看过一眼,前日你妹子替爹爹清算手札时数了一数,一共有二十八封未曾拆开的信!我和你大伯和睦至此,哪个妄言我们反面?”
柳家这一手,隐指黄家和耀祖是为了钱才和柳氏过不去。黄家待不让外甥收下吧,柳氏短长的很,又怕外甥亏损;让外甥收下吧,之前的作为就真像是为了钱才闹。
王翰林情知老婆如许讲是给儿子找台阶下,他怕儿子不见机又要和柳氏抬杠,忙笑着点头,道:“这也是个别例,我们再筹议罢。”
王翰林笑道:“枫叶村人多房少,让谁给我们腾处所?我们不归去他们欢畅还来不及呢。”
柳氏赶紧走到门边,叮咛喊几个管家谨慎陪着大少爷下船,精华也就便辞职。
“大哥好。”精华站起来施礼,带着笑说:“大哥见过爹爹了?”
“老爷。”柳氏将手搭在王翰林肩上,笑道:“瑶华固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是比精华还要体贴我,我与她添妆也是做母亲的本份。她嫁的风景面子,我也脸上有光。”
“住在一起是非多,我是巴不得单住的。”柳氏欢欢乐喜给丈夫倒茶,“实在建房倒不必。你不记得了?我嫁过来的时候,你泰山在曲江府城外给我买了一个小庄陪嫁,庄上也有几间草房,我们搬畴昔住很费事。”
“你的小庄将来留与女儿添妆罢。”王翰林长叹一口气,“我做了一辈子的穷官儿,瑶华出嫁时我连一副面子的嫁奁都备不齐,还要累你拿陪嫁补助。”
然那几年黄氏和人合股在都城开当铺着赚了很多,加上畴前的嫁奁,七七八八加起来竟然有近万两银子。都城里米珠薪桂,京郊一亩水田也不过六两银子,这一万两银子沉甸甸的,黄家衡量再三,也只得捏着鼻子让耀祖收下。这事在亲族里一传,便无人再讲柳氏的闲话。耀祖自发这钱收的委曲,让他成了旁人的笑柄。是以他对柳氏更是讨厌到顶点,见了面从无一句好话。
耀祖愣了一下,发明父亲已经和柳氏筹议是在县城买房还是在城外买地建房,他那反对的话又说不出口了。
“二哥说大哥既没有礼,又没有智,行事又常常占不到理,就是一个书白痴。”精华的神情带着些微调侃,耀祖对她的母亲连根基的礼节都没有,她也不能够发自内心的去尊敬这个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