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诘问[第1页/共2页]
查来查去,平话人抓了几个,传播流言的地痞也逮了一些,却于事无补。流言不但没停歇,反而又多出了新版本。
顾莞宁暖和地说道:“儿媳想着,此事少不得要传到皇祖父耳中。以皇祖父的脾气,怕是又要起火,对二弟生出狐疑。到时候儿媳自请进宫,向皇祖父解释,免得皇祖父对二弟生出曲解。不知父王意下如何?”
……
酒楼茶社里,贩子百姓们见了面,少不得也会群情几句。另有平话人,将此事改头换面,变成了“说一说前朝皇家那些事”。据闻大受欢迎。
相差十岁,又是嫡庶之别,兄妹之间谈不上有多少豪情。如果不是于侧妃嫁给了太子做侧室,于御史底子不会将这个mm放在心上。
“于御史快些请起。”
于御史是当朝御史大夫,也是于侧妃同父异母的胞兄。平日和太子来往颇多,太子对夺目无能的于御史非常赏识。相较之下,太子妃的娘家兄长可就差得远了。
太子府内宅里产生的事,不知为安在短短时候里就传了开来。于家女眷不敢出门做客,却架不住有人登门探听,明里暗里密查于家的反应。
于御史不得不挺身而出,为安平郡王讨情。
他另有甚么可说的?
流言越传越烈,说得有鼻子有眼。
于御史既惭愧又打动:“微臣身为于家家主,于侧妃犯的错,微臣委实不敢推托任务。本日前来,一来是向殿下赔罪,二来,也是向殿下表白于家的忠心。于家高低,都忠于殿下,甘心为殿下赴汤蹈火。”
一番慷慨陈词后,于御史略一迟疑,又提起了安平郡王:“微臣听闻了一些风言风语,是有关安平郡王的。微臣觉得,这统统都是于侧妃所为,安平郡王只是一个没成年的少年郎。此事应当是不知情的。”
于御史亲身登门赔罪,太子当然不能不见:“请于御史到书房稍候半晌,孤很快畴昔。”
这个男人,天然就是于御史了。
如果太孙病逝,太子膝下只要安平郡王这么一个儿子。少不得要改立太孙。到阿谁时候,于侧妃职位截然分歧,于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流言纷繁扰扰一向未曾停歇,必定有人在暗中煽风燃烧。
太子妃这才会心过来,越想越感觉此计极妙,笑着说道:“不知这流言要几日才气传开。”
太子听到最新版本的流言,几近要吐出一口老血。
闲坐了半晌,有内侍来禀报:“启禀殿下,于御史递了名帖求见。”
太子没推测顾莞宁这般好说话,很有点一拳重重击出去,却打中了棉花的感受……太子有点难以置信地看了畴昔。
很快,于御史就发明这口气松得太早了。
太子也顺势起家。
太子:“……”
……太子抽了抽嘴角,半晌才道:“有事孤自会叮咛你。”
此中到底有没有被说中间底隐蔽心机的恼羞成怒,就不得而知了。
……
年约四旬蓄着短短髯毛的中年男人,一脸愧色地拱手道:“于侧妃犯下这等大逆不道的罪过,死不足辜。微臣实在无颜来面见殿下。”
待太子分开以后,太子妃立即看向顾莞宁:“你真筹算进宫为萧启回嘴?”
幸亏太子也是这么想的,反过来安抚于御史一番:“阿谁胡乱嚼舌的宫女已经被正法,孤本日也会下严令,不准任何人群情此事。于御史不必担忧,流言很快就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