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百年皇朝[第1页/共8页]
赵亦衡量利弊之下只能遵循八姓的要求行那逆天之事,当然走到了这一步,他不想改朝换代都不可,他已经是大华名义上的第一权臣,若不篡位,那就只能等死了。
可就在三姓命令诛杀赵氏全族之时,却未曾想,赵亦早已逃出龙城,竟然在八姓的支撑下于天龙郡调集兵马,重返龙城,诛杀三姓,而此时厉帝毛峥已死,毛峥又无后,只能立三姓想立的毛斌为帝。
明帝身后,本来朝堂之上还是年青的徐正坐镇,由年老的高适制衡,保持朝堂的均衡。可惜的是,明帝身后不久,徐正也俄然暴毙,接着是外戚邓氏反叛,高适则活着家大族的支撑下诛杀外戚邓氏,几近杀灭邓氏全族,至此,高适成为了大周无人能制的大周第一权臣,显赫至极,而此时的高适也因大哥力弱走到了生命的绝顶,未能完成篡密之事。
徐承在蚕食江南后又很快再次北上,一举拿下大半个河北,还将本来就不属于中原掌控的东北金东大地归入版图。至此,大周东边和南边都落入了徐承的手中,彼时天下三分,徐承就已得其二,两边的对峙攻守易型。并且完成这些以后,徐承就开端逼迫高治给本身封王。
而这仅剩的赵姓又在赵亦的异军崛起之下,挟不世之功安身朝堂对抗他们八大姓,如果再不偃兵息鼓,两边再这么耗斗下去,怕是又要给了毛氏崛起的机遇。
只因高修本身就是上古八姓之一的龙门高氏嫡派子孙出身,深知千年来世家对天下的风险,一心想要肃除世家这个祸端,故而初创了科举一事。
而高棣的手腕也让远在江东的高治起了心机,当即以北伐为借口要求徐释带头征兵征粮,从而引发南中四州的兵变,再让徐释前去平叛,从而掉入他布下的骗局,徐释与其宗子徐直力战而死。
可未曾想,四姓早就获得了动静,颠末一番商讨后四姓便筹算行废立之事,废了毛峥,改立当时年纪最小的芙蓉王毛斌为帝。
现在万顺贤人即位已满一年,恰逢大虞建国百年,举国高低皆是张灯结彩,一片喜庆,巴不得大虞江山千万年,让这乱世长悠长久。
以是,在这类前提下,当时虞国第四十七任也是最后一任君主虞平王徐敬则做了一个天下人都想不到的决定,主动消弭政权,促进天下一统。而华太祖毛峰感念徐敬的忘我大义,当即拜徐敬为大华建国大将军,同时加封海源郡公。
九皇子北原王徐世和乃安帝酒后宠幸宫女所生,母子二人一向不得宠嬖,单看王号便知,北原乃草原最北边的皋牢州,算是大虞边疆中的边疆,封到这个处所跟放逐无异,以是很较着这不受安帝宠嬖的皇子也跟皇位无缘,不但无缘,还非常被嫌弃。
说是商讨,实在只是陆、林、张三姓有这个设法,赵姓是完整反对,但架不住本身一家之言不敌三家之力。
直到厥后的关中华国第三十五任国君毛峰天纵奇才,以西北边疆小国之力,十年间一统西北关中之地,剑指东方。又十年间出关横扫中原、河北,逼降南边,一统天下,初创这人间第一个皇朝——华朝。
实在大寿并非因为世家而亡,而是皇室内斗埋下的祸端。
而华国后嗣皆以毛为姓,而毛峰也是华国第三十四任君主华宣公毛贵的宗子(因华国地处边疆,常跟西域胡人作战,军功赫赫,且将国土西扩千里,故而在第二十六任国君毛京在位期间,遭到夏国国王册封为公国,自此毛氏君王皆以公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