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入京[第1页/共2页]
他嘴上说着这冠冕堂皇的借口,可只本身内心晓得,昨夜一闭眼就是佑儿戴耳珰的模样,乃至梦里他竟然上前去,摩挲到了她柔嫩的耳垂。
那书吏一脸难过,只对着何提举点头。
又行过月洞门,翠竹栽种正堂两旁,新奇风雅,屋后拐过甬道分了摆布,挼风指着右边房舍道:“那边是大人书房,再背面是厨房,马厩。”
前院公房里的气压,比这暮秋肃杀之气还要沉重些。
朱唇轻启,眼眸昏黄,几缕青丝调皮落在她白净的脖颈上,屋里渐生旖旎,叫民气狼籍。
现在也不知是不是相处时候久了,相互熟稔,宋辙已显少再自称本官,倒是佑儿守着端方,可言语里也没得主仆模样。
押送银子来的,是知府衙流派房的书吏,不敢正面答宋辙的话,摸出一张手札道:“这是王同知亲笔写的欠条,还请大人过目。”
翌日凌晨,世人从衙门解缆去玉京,皆瞟见了宋辙眼下的乌黑。
傍晚过后,佑儿还是去了宋辙屋里写字,却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对耳珰,表示她戴上:“这个是昨日出去看到的,倒是与你相配。”
山东道的监察御史衙门收了一封匿名信,里头是前汝州知府汤玉整七页二十八条罪过。
玉京繁华却不比济南街上活泼,得了宋辙的叮咛,进了城门后,佑儿也只敢微微掀起一角帘子。
“王知府何时来上任?”新来的王若禺偏生与他是同宗,一个姓氏这岂不是又打本身的脸。
“这些人也不像仕进的呀。”佑儿迷惑,转头就问道:“大人说三五步一个官眷,七八步一个皇亲,奴婢瞧着倒也不像。”
王若禺天然是听到了汝州税银之事,他可不想来替人清算烂摊子。
宋辙不自发红了耳背,轻咳了声:“我帮……罢了,你一会儿回屋里戴吧。”
收到这匿名信,他那里敢置之不睬,这信写的也详细,何时何地何人在场都说的一清二楚,乃至写信之人还附注了他手里有证据。
佑儿也觉着他这里没得铜镜,忒不便利些,眨巴眼睛笑道:“多谢大人赏呀!”
下晌时,佑儿陪着李婆子在厨房忙活,才听得原是孟家夫人寿辰,她为人办事好,女儿教养的也好,家里亲朋现在正热烈着呢。
“那户人家姓孟,家里老爷外放山西任知府,少爷在翰林院当值,前次我返来传闻,他家两个蜜斯都许了沈尚书的侄儿,怕是此后要平步青云了。”挼风说着家常话,引着佑儿到了西厢:“大人说,我们现在也算外放,这些私事不必多理睬。”
马车里,佑儿见宋辙本日仪表堂堂,还顶着那么重的眼圈看书,迷惑道:“这马车总闲逛,这上头的字大人看得清?”
说罢就听到隔壁孟府似在办宴席,梨园子唱曲声传了过来。
残秋叶落,冷露无声。后院的娘子们已然换了灰蓝长袄,里头是靛蓝的棉布裙子,看着比夏衣更老气了些。
佑儿调皮聪明指了指他的眼下,笑道:“大人这眼睛都黑成一团了!昨夜难不成偷摸做了甚?”
两女共侍一夫,如许的事不管在那里都不算好听。
书吏不敢草率,当真将话记下,王同知听得眼冒金星,他先前丛税银里抽了二十万出来补助本身,实在是痛心煮熟的鸭子飞去。
“这边是安息的处所,大人说了佑儿姐住西配房,那边虽小巧,但地龙烧得足却和缓。
那般玉软多娇,又好似并非耳垂,而是罗衫乍褪,酥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