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战略的几点说明[第2页/共2页]
『慶長三年三月十三日付朱印状(立花家文書)』「来年は御人数指し渡され、朝鮮都までも動きの儀、仰せ付けららるべく候。其の意を得、兵糧、玉薬沢山に覚悟仕り、在庫すべく候なり
这条我不太佩服,正如汗青上所说,日军前脚撤退,明朝联军便当即构造雄师反击,蔚山之战,泗川之战,顺天之战便是证明,底子不会给日军留偶然候构筑工事。
1、赤国不残悉一篇ニ成敗申付、青国其外之儀者、可成程可相動事。
不过恪守城池,轮换返国疗养倒是有些踪迹可寻,按照庆长二年仲春二十一日秀吉颁给立花宗茂的朱印状来看,确是出于疗摄生息的考虑。
是以,本书接下来将会以此作为基调,接下来的章节如果呈现与此相干的事件,将不再多做解释,请大师了解。
综上,熊仔以为稷山过后日军并未全线败退,而是计谋后撤(当时明军的第二波救兵尚未到达,对日军造不成威胁),以待疗养厥后年再度打击,如此持续下去,已达到疲敌的结果。
(それが済んだら仕置きの城の守りを固め、在番の城主を決めてそれ以外は帰国せよ。)
第一,遵循而后的记录,日军乃是退到海边加固城池,以备来年再战。
(全羅道を残さず悉く成敗し、忠清道や京畿道もなるべく攻略せ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