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一章 银钱业小地震[第2页/共2页]
又过了两日,都城银钱业俄然爆出了一条惊人的动静——京师二十一家较大银庄、钱铺、银铺、帐局的店主在山西会馆宣布,在这二十一家之间实施票据通兑!
他来拜访李佑,所为的是另一件事。他有个侄子是举人功名,来岁将要进京赶考,不过大比是谁也说不准的,以是尚大人想为侄子谋条后路。但别人脉很差,不然也不会持续多年都是知县,在京师熟谙的人中,驰名的也只要李佑了。
李佑不由哑然发笑,这尚老头现在还挺讲究,记得他在盱眙时很穷,又不太会走动干系,以是一向当着知县。便叮咛下去:“既然故交来访,请出去相见。”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逢迎市场需求的行动,遭到了欢迎的。一来二十一家强强结合增大了团体信誉;二来能够呈现真正意义上的“京师通行银票”了,便利于利用。
尚知县莫名其妙的,这李佑手眼通天繁华满门,有甚么能求到他的?但仍回道:“李大人有所调派,鄙人不敢辞也。”
在他看来,想将钱庄奇迹快速做大,能与西商合股是个不错的思路,董御史所言倒不为错。但是即便合股也不是这么个合股体例,更不是眼下这个机会,以是他才回绝了董御史的调剂。
细心回想起来,仿佛他不管插手哪个行业,总会与全行业为敌。在扬州与盐商斗争了一年摆布,在都城煤市与煤铺联盟斗了一个月,此次又轮到银钱业了么?
如果是方才选官尚未去外埠到差的、或者因为各种启事手头紧的其他官员,只怕是对付不了这类应酬的。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找借主乞贷了,这类放官债的行业天然也就应运而生。
他与李佑不过是在泗州和盱眙相处过一个月,再有就是二人皆为苏松道王参政的老友。这点友情,实在是不见得足以打动别人帮手选官,须知选官乃是宦海中最难求人帮手的事情。因此尚大人本来做好了碰钉子的心机筹办,却没想到李佑如此好说话。
“尚大人你这把年纪了,仕进又苦又累的另有甚么奔头?就此升为六品散阶,回野生老的好,何必还持续宦海浮沉。”李佑劝说道:“再说贵府出息都在你那侄子身上吧,他选官包在我身上,不敢说出息似锦,但绝对不会虐待他。”
固然二十一家通兑的震惊程度比起李佑假想的异地汇兑差了很多,但对于当下的京师银钱业而言,也不啻是一场小地动了。
不晓得此次银钱业将会如何办,估计还是通过组建行业联盟,打压他这个异端罢。
本来尚知县此次也是任期满了进京考计,以他的功绩薄升一级题目不大。不管如何,在这承闰年间,参与过安定造反谋逆大案的处所官还真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