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纠结的选择[第2页/共3页]
这也是卢承庆的无法啊,部下无人,朝廷又有规定,凡各州刺史及折冲都尉,未奉诏,皆不能擅自分开本州进长安。
因而问道:“如何回事?”
他一说边陲大捷,郭业立马猜出了此边陲指的便是大唐国境与突厥交界的北疆之地。
想来想去,也只要以这个为来由,先敷衍畴昔再说了。
既然他清楚全部战事的过程,那么颉利可汗的逃窜线路天然也是清楚。
哪怕就算赶不上毁灭突厥的大战,如何着也能赶上三月份,趁机擒拿颉利可汗以建大功。
他想着只要守住对方逃窜线路的关卡,来一次守株逮兔,必定能胜利。
擦,郭业心中抱怨,这也太他娘的心急了吧。
这也是郭业和康岳山为何会大惊失容,同呼为何这么巧的真正原因。
并且据郭业所晓得的史籍所载,贞观三年八月,唐太宗接管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反击东突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建议了强大的军事守势。
如果明天卢承庆没有来,或许,只要再过上几天,稳定了岷江局势,郭业就会实施承诺,带着康宝和近千名流卒偷摸前去北疆地带。
而之以是选在这个时候进长安献礼的启事,恰是因为正月初五边陲大捷,天子李世民欣喜闻之,昭告天下,普天同庆。
康岳山反问道:“那你是想回绝卢承庆的发起了?”
防的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各州封疆大吏率军进长安反叛。
卢承庆都如此低姿势说话了,郭业还能咋样?只得点头恭送,并包管会详加考虑,给对方一个答复。
言下之意,他卢承庆部下无大将,这也是无法之举。
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再过半个月,也就是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骑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袭定襄,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
东突厥自此灭亡,大唐北疆也自此再无战事。
而李靖更是使了诽谤之计,令颉利的亲信康苏密献上隋炀帝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
可惜,卢承庆明天不请自来,还带来如此高耸的一份任务:押送贺礼进长安,庆贺北疆正月初的那场大捷。
他必必要和康岳山再筹议一番才是。
郭业点头如捣蒜,重重说道:“可不是呗!”
因为他晓得,这一战大唐必胜,哪怕他率着千把人现在跑去北疆,如何也能沾点好处返来。
最后还是郭业说了一句:“蜀中赴长安,山高水远,并且郭业双亲尚在,不敢远游。还望刺史大人容我再考虑一番,如何?”
卢承庆被两人搞得含混,他那里能晓得两人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因为唐初贞观三年到四年,也只要突厥与大唐之间有战事。
“我如何能够会猜测弊端?除非,”
莫非他跟康岳山说,哥们来自后代,晓得后续千年的汗青窜改?
卢承庆竟然提出,让郭业这个小小的八品兵司代替益州府,率众押送一份大礼进长安。
康岳山思考一番以后,说道:“郭家小子,要不北疆之行就算了吧,对于北疆,你也是仅仅凭着猜测来鉴定我军必胜。疆场之上,瞬息万变,说不定一个契机,就会翻盘。即便你与康宝率人去北疆,也不必然能够奏得大功。与其如此,何不承诺了卢承庆押送贺礼进长安呢?起码,这件事办下来,你一个益州别驾之位,没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