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危机端倪】[第2页/共4页]
韩氏兄弟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青琰不答,眼睛直盯着张放,但令她奇特且气恼的是,那张俊得不像话的脸上,一派淡定安闲,正冲本身含笑点头:“青琰小妹此举必有深意,这两位自称是我家仆之人,或有可疑之处。”
韩墨与韩重实在也没多余的衣物,并且他们的体形与张放也有差别。最后还是韩家嫂子取出一件压箱底的,丈夫结婚时用做号衣的半新不旧、但浆洗得很洁净的麻布衣,交予张放,才算处理了困难。
现在,就隔着一个山头,张放三人一心等候的青琰,却碰到了小小费事。
青琰已从大汉说漏嘴的话语听出不对,心头更是坚信先前的思疑,如何还肯据实以告,撇撇嘴:“你这男人说话实在好笑,这陀螺山又不止我们青溪里一处聚落,另有赵家岭、雀儿谷、十八拐好几处呢,就不兴你家小仆人跑到那些地点去了?”
矮小的火伴又一次暗扯住大汉,皮笑肉不笑道:“我等实无恶念,乃是那少年郎的家仆。小仆人走失,我等心急如焚啊……如果小兄弟晓得,还望告知,若能寻到小仆人,必有重谢。”
本来距此地西北百余里外,有一处叫盐池的处所,是本朝官盐督矿地点,而采盐的盐工,就叫盐隶。盐隶的来源凡是有两类,一是每年服徭役的百姓,一年只需干几个月便可回籍;一是来自各地的囚徒,这些人就得干到刑满为止,如果刑期长,乃至要干到死。
三人经太小桥,来到昨日四人相遇的处所,韩氏兄弟四下张望:“青琰说她也要去的,怎地到现在还不见人?”
两个男人都是黑布裹头,面色黢黑,直掇绑腿,肋下夹着一个长条形布袋。此中一个宽脸盘大汉粗声粗气道:“兀那小子,过来,问你一事。”
布衣的衣服,可要比贵族的深衣华服简朴多了,窄袖交领,下着穷裤(汉朝的合裆长裤,多见于布衣穿戴,又称为“裈”),简易便利,与当代相差无几。固然布料与丝帛完整没法比,并且布质粗糙,穿久了磨皮肤,象穿麻袋的感受,但张放别无挑选,只能姑息。脚下蹬着一双麻履,乍一看,昨日的华服贵公子,摇身变成山村少年了。
青琰扬了扬清秀的下巴,背着藤篓,快步拜别。
固然一样是粗布短衣,但张放与韩氏兄弟并排一站,如鹤立鸡群,怎都袒护不住。
他们会不会是小郎君的仆人?
青琰天不亮就背着藤篓上山采野菜去了。眼下是春夏之交,恰是山花野菜盛开时,想要撑到秋收,没有野菜伴杂粮充饥可不成。
另一名个头稍矮的男人扯了扯火伴衣袖,丢了个眼色,上前一步,挤出一个丢脸的笑容,暴露齿缝间还嵌着菜屑的黄板牙:“我这兄弟是个粗坯,小兄弟莫怪。借问一事,小兄弟可曾见过一个穿着华贵的少年?”
韩骏上前帮她将藤篓卸下,奇道:“有狗追你么?跑得那么急。”
直到日上三杆,眼看时候差未几了,野菜也摘了小半篓。青琰惦记取昨日与韩氏兄弟的商定,仓促清算一下,筹办返村。一回身,差点吓得叫出声来——身后不知何时,竟呈现了两个一脸乱糟糟胡子的男人。? Α
青琰嘴皮子一动,正想照实相告。蓦地,小巧的鼻翼歙动数下,似是嗅到了甚么,心头猛地一跳,话到嘴边,生生咽下。摇点头,表示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