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竹叶石膏汤[第1页/共3页]
"咳...咳咳!"少年俄然蜷起家子,惨白的指节攥紧衣衿。竹叶心头一紧——这是寒凉过分冲撞中焦的征象。
竹叶展开战术图,纤指划过人体经络模型:"石膏君率白虎余部正面清透余热,我与麦冬从手太阴切入,滋养肺胃之阴。"她特地看向正在调试药秤的人参,"补气之事..."
————————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她晓得,这场持续千年的交战从未停歇。每当气阴两伤的烽火升起,竹叶石膏汤的旗号便会在太阴肺经与阳明胃经的交界处猎猎飞扬——以竹叶之清扬引邪出表,借石膏之沉寒清除余热,凭人参、麦冬培土生金,终使六合之气在孱羸的躯体里,重新流转成生生不息的圆。
【证治机理】伤寒、温病、暑病等热病前期,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热病前期,余热未尽,则身热多汗、舌红、脉数;热扰心神,则虚烦不寐;胃失润降,则气逆欲呕;热伤气阴,则虚赢少气、咽干渴饮、舌苔少、脉虚数。证属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胃气上逆之候。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清补并行。
"半夏已疏浚三焦水道。"麦冬抱着药篓走近,素色裙裾扫过廊下新晒的粳米,"但虚羸至此,恐怕受不得猛攻。"她说话时袖口暴露半截皓腕,模糊可见皮下淡青的头绪,那是长年滋养阴液留下的印记。
人参将参片置于戥子上细细称量:"野山参不宜过峻,两钱足矣。粳米当用半合,护胃生津。"忽而转向甘草提示:"生甘草需炙过,既增甘缓补中之效,又可调和诸药寒温。"
喜好丹方杂论请大师保藏:丹方杂论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现在望着榻上少年与医案所述如出一辙的症状,竹叶剑穗轻扬,在经络模型上划出医治轨迹:"石膏用至六钱,取其辛寒透热而不呆滞;麦冬须七钱滋养肺胃之阴,然需与半夏三钱相配,既防滋腻碍胃,又能通降逆气。"
当最后一缕炎热在甘草调和的中气中消逝时,竹叶瞥见少年眼睫轻颤,唇角终究有了天然的赤色。半夏从阳明经班师而归,手中还擒着几缕欲逃的痰热。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气度沉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虚赢少气,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庚子年仲夏,货郎李姓者,廿又三。伤寒五日,经白虎汤峻下,壮热虽退,反见虚羸气短,咽喉如灼,入夜虚烦展转,不时干呕。视其舌红少津,苔薄如蝉翼;切其脉虚数,右寸关尤弱..."
【配伍特性】辛甘大寒与甘寒甘温合为清补之剂,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方歌】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甘草生姜兼粳米,虚烦热渴脉虚寻。
————
寅时三刻,粳米熬制的粥糜在陶瓮中出现珍珠般的光芒。人参将参须浸入粥汤,淡金色的补气网顺着足太阴脾经缓缓铺展。少年青白的指甲逐步透出粉晕,本来短促的脉象在甘草的调和下渐趋安闲。
"此症最忌见呕便投丁香、柿蒂。"竹叶边行针边讲解,"虚火挟胃气上逆,当以竹叶石膏汤清补兼施。若用温降,犹以沸水沃冰,反激其势。"话音未落,石膏的银甲已镇住中脘穴躁动的余热。
"交给我这老头子罢。"人参捋着乌黑的长须笑道,秤盘上的参片在阳光下泛着虎魄色光芒,"只是要把稳寒凉伤中,让粳米丫头备好护城的粥糜。"